张静:设计是一种服务
来源:中华建筑报 时间:2012-09-12 13:35:21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张静
有三句话,张静强调了很多遍:设计师≠匠人,设计师≠画家,设计师=你+我。“这是我的设计理念,是对行业认知的一种观点。”张静说,“这句话涵盖的东西非常多,最重要的是‘你+我’是一种服务习惯”
学艺和偷师
今年是张静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的第20个年头。说起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经历,张静还有一段故事。“考学的第一年,我的一个刚刚开始学画画的师弟很想到考场上感受一下,但他画不出来应考报名作品——那个年代只有提交报考作品并通过初审后才能拿到准考证,不能通过,这一年就意味着白练了。我画了两套报考作品,给他一套,没想到他拿到了准考证,而我却没能拿到,第一年就这样废了。第二年因为文化高考成绩没能达到分数线,专业成绩也差一点,没有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但考上了其他的美术院校,可为了赌一口气,放弃了其他学校的上学机会。同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刺激我说:‘你根本没本事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了第三年填报考志愿时,也是为赌这口气,我的三个志愿全部填上了中央工艺美院,没有填别的院校,结果考上了,也许是精诚所至吧。”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室内装饰业刚刚起步。张静刚上大学的时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系还叫室内设计系,“大学二年级时改成现在这个名字,我的设计理念那时尚未形成概念,只是有了些雏形想法。”“我最大的感受是那时同学之间有一种自发的对专业的热衷。每一个课题或专业课时完成,同学们都自发地组织展览,向大家展示,让大家评判,无形中促进了大家的交流。虽然没有什么理论系统,但大家学习很认真,我觉得很受益。”
装饰行业对于我们来讲那时还处于起步阶段,装饰设计很难被市场认识和重视,学生实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大家几乎都在闭门造车。毕业后张静去了广州。“当时只有在广州才可能对设计有肯定,但也没完完全全地得到认知。那时设计费用和工程款是合在一起的,几乎没有单独支付设计费的观念,更不用说设计师能得到重视。”
在广州,张静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广州贵都酒店,当时他在香港的一家设计公司就职。“这是一个二期工程,四星级标准,这个项目给我很大很大的启发。”
金牛能源会议中心酒店大堂设计效果图
俱乐部健康中心酒店大堂设计鸟瞰效果图
“大学刚毕业第一次接触实际项目,说实话很茫然,真不知道怎么做。”酒店有桑拿房的设计内容,那时的张静连桑拿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因为职场新人的虚荣心,不愿意告诉人家自己不懂,还要想办法去做这件事。“当时老板给我交待,明天要提交桑拿房的清吧设计方案。我是桑拿都不懂,更不用说清吧。”张静想了个办法,找公司的设计负责人积极沟通,换来那位负责人最终请他去洗桑拿,借机了解了桑拿所有功能。
在广州,张静就是这样“偷偷地”学了很多东西。其后,亚运会项目的装饰工程开始,张静回了北京。在这之后,他一直将北京当作根据地,见证了北京装饰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
-
王耀:满足客户的客户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装饰设计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作为设计院的领导,如何引导职场新人快速适应岗位
- 张展翼: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 刘亚滨:青春一路狂飙
- 设计师高媛:没有完美的设计,都有不同的遗憾
- 优秀指导老师专访 | 从选手到导师 周梦琪的“中装杯”之路
- 中装新网专访 | 蒋燕微:用热爱,谱写设计的每个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设计未来也许更多是经验和软件的结合
- 鴻樣设计郑惠心:创造多方共赢的互动空间
- 南通装饰设计院秦岭:成功的设计创意是实现得了的!
- 蒋缪奕:豪宅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
什么是设计师的成本与价值
近日,《你个设计师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大众对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个有
LINKS
中国室内设计与装饰网 | designboom设计邦 | 新华网 | 中国建筑新闻网 | 搜房家居网 |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 中装设计培训 | 凤凰家居 |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 中国网建设频道 | 筑龙建筑设计网 | 视觉同盟 | 湖南室内设计师协会 | 城视窗 | 中装协设计网 | 非常设计师网 | 新家优装 | 行走吧,媒体团! | 新疆室内设计联盟 | YANG设计集团 | 中式设计 | 大宅国际别墅装修设计 | 四合茗苑中式装修 | 设计王DesignWant & 住宅美学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