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精英访谈 > 内容页

张静:设计是一种服务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章海霞 摄影:刘玄 时间:2012-09-12 13:35:21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有三句话,张静强调了很多遍:设计师≠匠人,设计师≠画家,设计师=你+我。“这是我的设计理念,是对行业认知的一种观点。”张静说,“这句话涵盖的东西非常多,最重要的是‘你+我’是一种服务习惯”

张静

  有三句话,张静强调了很多遍:设计师≠匠人,设计师≠画家,设计师=你+我。“这是我的设计理念,是对行业认知的一种观点。”张静说,“这句话涵盖的东西非常多,最重要的是‘你+我’是一种服务习惯”
  
  学艺和偷师
  

  今年是张静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的第20个年头。说起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经历,张静还有一段故事。“考学的第一年,我的一个刚刚开始学画画的师弟很想到考场上感受一下,但他画不出来应考报名作品——那个年代只有提交报考作品并通过初审后才能拿到准考证,不能通过,这一年就意味着白练了。我画了两套报考作品,给他一套,没想到他拿到了准考证,而我却没能拿到,第一年就这样废了。第二年因为文化高考成绩没能达到分数线,专业成绩也差一点,没有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但考上了其他的美术院校,可为了赌一口气,放弃了其他学校的上学机会。同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刺激我说:‘你根本没本事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了第三年填报考志愿时,也是为赌这口气,我的三个志愿全部填上了中央工艺美院,没有填别的院校,结果考上了,也许是精诚所至吧。”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室内装饰业刚刚起步。张静刚上大学的时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系还叫室内设计系,“大学二年级时改成现在这个名字,我的设计理念那时尚未形成概念,只是有了些雏形想法。”“我最大的感受是那时同学之间有一种自发的对专业的热衷。每一个课题或专业课时完成,同学们都自发地组织展览,向大家展示,让大家评判,无形中促进了大家的交流。虽然没有什么理论系统,但大家学习很认真,我觉得很受益。”
  
  装饰行业对于我们来讲那时还处于起步阶段,装饰设计很难被市场认识和重视,学生实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大家几乎都在闭门造车。毕业后张静去了广州。“当时只有在广州才可能对设计有肯定,但也没完完全全地得到认知。那时设计费用和工程款是合在一起的,几乎没有单独支付设计费的观念,更不用说设计师能得到重视。”
  
  在广州,张静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广州贵都酒店,当时他在香港的一家设计公司就职。“这是一个二期工程,四星级标准,这个项目给我很大很大的启发。”

金牛能源会议中心酒店大堂设计效果图

俱乐部健康中心酒店大堂设计鸟瞰效果图

  “大学刚毕业第一次接触实际项目,说实话很茫然,真不知道怎么做。”酒店有桑拿房的设计内容,那时的张静连桑拿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因为职场新人的虚荣心,不愿意告诉人家自己不懂,还要想办法去做这件事。“当时老板给我交待,明天要提交桑拿房的清吧设计方案。我是桑拿都不懂,更不用说清吧。”张静想了个办法,找公司的设计负责人积极沟通,换来那位负责人最终请他去洗桑拿,借机了解了桑拿所有功能。
  
  在广州,张静就是这样“偷偷地”学了很多东西。其后,亚运会项目的装饰工程开始,张静回了北京。在这之后,他一直将北京当作根据地,见证了北京装饰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投稿|推荐|提问
热点推荐
最设计更多>>
最话题更多>>
设计企业档案更多>>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