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精英访谈 > 内容页

刘克成:文化设计的共生与共处

来源:中华建筑报 时间:2012-09-04 11:23:39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从汉阳陵帝陵从葬坑遗址博物馆到秦始皇陵百戏俑坑博物馆,到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馆,再到大唐西市博物馆,以及目前正在设计的南京中国科举制度博物馆与金陵美术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教授行走在历史空间,在重要历史环境下主持设计了多处博物馆,并在一次次与历史对话和对视中逐渐形成了建筑师自己的价值观。

  技术观的“青春期”
  
  针对汉阳陵帝陵丛葬坑博物馆,刘克成承认,“各个学科想到的基于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内容,设计师都应尽可能表达,全面地阐释信息和价值,设计师的工作在于创造如何组合和整合呈现的方式。”
  
  随着城市化加速,人类认知和分享知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一系列社会变革促使建筑学边界的扩展速度加快,这对建筑师的知识性、素养和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刘克成作为大学教师也在寻找解决的思路,并提出3个问题。“当学科扩展越来越复合和快速,人类能不能被培养和教育?人在有限生命时间内是否有时间完成新的教育?在学科边界变化后不同领域人才以何种方式合作?谁为主,谁为辅?建筑师的本体又是什么?能够被他人所替代的方面是什么?”这些问题相对完整地展现了建筑学教育者的担忧和困惑,刘克成不予乐观。“有些人将此问题归结于学科不够,但我看来这是必然的,规划设计和图纸都是专业人员完成的,每一步都充斥着理性和秩序,特别是偏远地区。但我们看到,有序过程并非导致有序的结果,有序的过程也未必导致无序的结果。自然之中,时间和空间的扩展决定了人能够接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就是人的个体局限性和时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不同人就这一矛盾强度不同的问题。
  
  从建筑师的实践和职业层面看,人从未曾控制这个世界。“但能看得见和摸得着的舒适和幸福是真实存在的,在人之有限生命里能够触摸到的时间和空间中,建筑师为能够服务的人群尽可能提供幸福和舒适,那么幸福和舒适的比例就会高一点。过于执著于避开具体时空而寻找抽象的终极解决方法的人,反而将当代人和眼前人现实的幸福忽略了。”
  
  刘克成建议建筑师群体从精英主义的价值观中走出,着重关注人的具体生活。建筑学贯穿对社会和人的理解,常识性的理解也会使建筑走向日常。“社会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抽象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住户搬入新居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拆墙和改造装修,建筑师不能用一个人的幸福拷贝到另一个人身上,设计师的工作更在于实现个体生活的弹性和适应性。”
  
  在公共场合不能发声的个体通过互联网撬动了利益阶层固化的甲板,促进了社会差异性,但互联网也正在成为另一维度的政治。在刘克成看来,异化是人正常发展的一部分,社会发展史就是人异化的过程,谈论技术的普世性就是在谈人在变化或变异过程中适应度是否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刘克成将人们对技术的心态也看成是生命历程中青春期的状态。“青春期的情感是微妙的,一方面极度自信,同时又极度自卑,在其中摇摆,情绪是跌宕起伏的。任何一个技术的产生都会经历青春期和成熟期,当技术被真正掌握时,我们就能找到运用它的方式。”
  
  而在学术层面,建筑学自17世纪后如何面对学科的变化?刘克成提倡学术自由,“中国历史经历过两次思想的黄金时期,春秋战国时,三千诸侯打成一团,没有人管知识分子,奠定中国文化基础的群星灿烂的人物辈出。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培养人才学术风格严谨扎实,学术自由尤为重要,无为而治是事务管理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投稿|推荐|提问
热点推荐
最设计更多>>
最话题更多>>
设计企业档案更多>>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