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砚晨:诸法皆有因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时间:2012-05-29 15:16:02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王砚晨
王砚晨
毕业于中国西安美术学院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国际室内设计硕士
经典国际设计机构(亚洲)有限公司 首席设计总监
北京至尚经典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首席设计总监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会员
主要设计作品
SONY体验店(1998年)
MOTOROLA TOWN(2000年)
LANCEL SHOW(2003年)
DUFA中国(2005年)
INFOUCS 北京代表处(2006年)
Symantec 体验店(2007年)
JOHNSON&JOHNSON奥运(2008年)
大董餐厅(2009年)
TEA HOUSE 美国 (2009年)
茗藤茶艺 体验馆(2010年)
眉州东坡三苏祠餐厅、园林及室内(2010年)
王家渡火锅(2011年)
眉州东坡酒楼-奥运主题餐厅(2011年)
近期主要获得奖项
2009年金外滩奖:最佳照明设计奖
2010年第十八届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最佳餐饮设计空间TOP TEN
CIID 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商业工程佳作奖
2010年金堂奖:年度十佳休闲空间设计
2010年金堂奖:年度优秀餐饮空间设计
CIID 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年度封面人物提名
2011年金外滩奖:最佳景观设计大奖
2011年金外滩奖:最佳餐厨空间设计奖
2011年金外滩奖:最佳休闲空间设计奖
其实,记者和王砚晨的聊天是从画画开始的,在做室内设计之前,他所做的是和美术相关的事情。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给他的教育就是以形写神,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美学观点和此后的设计哲学。画山非山,山中自有蕴含。
中华建筑报: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是迥异于其他民族,但当今的世界又日趋“扁平”。在设计创作上,你一直强调我们本民族的文化,那你如何看待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王砚晨:每一个人,无论生在哪里、长在何处、浪迹天涯,源本的东西总是牵绕着他,这就是归属感。年轻时,我们希望出去闯世界;年长时,我们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依恋的依然是生你养你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我们身体和灵魂生存和成长的沃土。
人生大抵如此,这引发了我们对设计的思考。中式文化的设计根植于中国博大的文化历史之上,它历尽千年的沉淀,生长于丰富的文明根系,延续至今,后人要做的是对此进行挖掘和整理,再用现代的观点和手法来表现,这须要审慎的态度和认真的做法。
可是我们不排斥外来的文明,不否定西方建筑文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大建设中的中国,当业主一意需求欧式的、美式的或者意大利式的建筑和室内空间设计时,中国人对上述国家文化的理解会有缺失。同样,国外设计师做中国式的设计也鲜有口碑很好的作品,除了极少数像米歇尔这样的室内空间设计师,因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仅皮毛而已。
符号化的表达,往往暴露了设计者对非本民族文化的浅尝辄止或者误读,抑或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浅薄理解。深刻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设计者须得长居此地,和这里的人们一同生活,恰当理解当地文化,并适当表现。
传统和当下、民族性和世界性,永远是设计行业探讨和辩论的主题;普利兹克奖项所致敬的设计也永远是能把这两种矛盾体恰到好处地解决和融合的项目,比如2012年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就是用中国传统的材料表现了当下的建筑空间。
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化趋势,无论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还是社会方面,信息和交通的发达使得全世界基本上没有距离感了,同质化的倾向日趋显现,这无疑造成了个性的缺失。而个性的缺失对民族文化而言是最大的损失,使得文化的延续性产生断裂,文化的特性消失。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大部分新建筑的设计都比较接近。设计者一直在谈设计的特点和创新,也以能恰当表达出当地文化语言的设计为荣,那么如何来处理当地文化(历史的积淀)和创新(当下的空间)这两种并不矛盾的矛盾呢?首先,请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保护好历史的延续,因为从来没有无中生有的结果。
有因才有果,没有无缘无故的设计,设计总要有一个根基和来源,无论它来自何种民族、何种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太过久远,任何一点的精髓都非常精彩,因此不需要百分百地复制,只要在其间找到文化的特质,大可以放心地将其运用到新的案例里面。
这样做,我个人观点是希望美好的传统文化存有精神的延续,但展示给社会的面貌却一定要是当代的模样。比如根植于宋代文化的设计,需要设计师有能力把宋代的审美精神和生活哲学带到今天来,再运用今天的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的空间里将其表现出来,这就是有生命的设计。创造性并不是要你断然抛弃过去,完全的创新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里,创新也有源,没有学习和继承就不会产生所谓的新东西,它像一个进化的生物链,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中华建筑报:创新是相对的,这颠覆了此前我们对创新这个词和行为的理解,为什么你会如此定义?
王砚晨:设计师呈现出来的方案是一个想法和概念,在我这个设计师看来,设计第一要尊重传统文化,第二要把传统文化里的优良精神有能力地表达出来。我们中国对传统并不怎么看重,喜欢新鲜的东西,把旧的弃之如萆,朝代更迭如此,现如今的大拆大建亦如此。
意大利有保留千年的建筑,除了建造材料不易破坏的原因之外,该国法律也有相关严格规定,这对保留建筑和保持城市肌理以及地域文化而言无疑是有力手段。同时,建筑内部空间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发展着,尽可能地和现代生活相匹配,以适应现代人更为舒适的生活需求和更纯粹的精神需求。虽然放眼皆是不同年代的建筑,但是它们相处得很融洽。
那么请我们反思中国的建筑现状,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面貌支离破碎?为什么建筑的建造这般仓促?为什么建筑寿命如此短暂?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否定以前?
设计是一种媒介,设计者所进行的思考、挖掘和整理,对项目来说就是骨肉。设计师大部分是有文人情结的人,思考很多,但也许行为受限,或者话语权微弱。保留传统,很多设计者持此观点。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城市改造就是换新的外立面,忽略内部空间;或者“美容”临近马路的两侧建筑,以求“艺术照”效果,而放弃眼睛所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老城改造的现状往往是把历史的岁月随意抹去,最近微博热议的山东聊城旧城改造据说无异于“屠城”,即把人迁走,房屋拆毁。很多人为此痛心,人为的强行改变城市肌理,目的是要做表面的文章,故事没有了,老城的生命也就此戛然而止。
这是旧城改造的误区。失去了来时的路,何谈去时的道呢?
建筑和空间的设计者,如果只是谈方案的好与不好,这种做法已经变得非常低层面了,我认为更高层面的谈设计得看方案的背后是不是有强有力的故事来支撑。一个有生命的方案会产生很多的吸引力,无论对人还是对运营本身。空间有内涵,有历史,故事从哪里来?从历史的烟尘中来。
中华建筑报:你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后来去米兰求学,这两个城市给你何种的影响?
王砚晨:故乡是西安,她给人的感觉是历史厚重,传统就埋于脚下的黄土中。即使是日常生活中老乡们说话(方言)、吃东西,这些看似单调和再普通不过的行为以及物品都依然能够传递出两千年前秦文化的气息。
说起米兰,意大利最大的经济城市,她永远是那么时尚,是世界的服装中心、设计之都。每天走在米兰的大街小巷,都能感觉到强烈的时尚信息:世界奢侈品发源于此,最尖端的设计潮流在这里涌动,时尚不在T台上,就在生活中,时刻离你那么近。
米兰更让人感触颇深的是意大利这个国家对文化的尊敬。作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运动的源头,意大利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在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礼遇的同时,意大利人对自己传统的文化非常尊重,时刻保护着它们免受现代工业(建设)的冲击。他们的态度和经验,很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这两个城市从面貌上来看相差甚远,但在文化上都有其独特性,有自己的生命力,只是在向着自身规律所引导的方向发展。意大利传统文化使得根植于此的国际大牌更好地表达自身,虽然来自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也融合进了意大利,影响着这个国家在不同的领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是意大利的根和源还保留在这个国家的心脏。
我们希望中国的城市、建筑能够展示中国的内涵和气质,用当代的建造手段,却要不失千百年来积淀的根本,这样呈现出来的面貌才可契合当下人的精神需求。而文化的独特性一定是和地域紧密关联的,要尽可能地把当地文化融入设计,这样一来,该项目就是一个当地人愿意去、外地人愿意来的场所,它就会成为一个当地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中华建筑报:设计的生存环境和理想之间总会有矛盾,你是如何解决的?
王砚晨:我们还是来说说王澍。他对设计抱着的是一种业余的工作心态,这并不是说建筑设计不是他的工作,而是在表达他对中国建筑文化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心态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以画画为生的艺术家,有所成就、给后人留下名作的的画者要么是官员,要么是诗人,他们一般在业余时间吟诗作画,而往往这样出来的作品却是历史上最好的画作。
不言而喻,设计师需要一个自由的设计环境,我也不例外。
-
王耀:满足客户的客户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装饰设计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作为设计院的领导,如何引导职场新人快速适应岗位
- 张展翼: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 刘亚滨:青春一路狂飙
- 设计师高媛:没有完美的设计,都有不同的遗憾
- 优秀指导老师专访 | 从选手到导师 周梦琪的“中装杯”之路
- 中装新网专访 | 蒋燕微:用热爱,谱写设计的每个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设计未来也许更多是经验和软件的结合
- 鴻樣设计郑惠心:创造多方共赢的互动空间
- 南通装饰设计院秦岭:成功的设计创意是实现得了的!
- 蒋缪奕:豪宅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
什么是设计师的成本与价值
近日,《你个设计师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大众对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个有
LINKS
中国室内设计与装饰网 | designboom设计邦 | 新华网 | 中国建筑新闻网 | 搜房家居网 |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 中装设计培训 | 凤凰家居 |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 中国网建设频道 | 筑龙建筑设计网 | 视觉同盟 | 湖南室内设计师协会 | 城视窗 | 中装协设计网 | 非常设计师网 | 新家优装 | 行走吧,媒体团! | 新疆室内设计联盟 | YANG设计集团 | 中式设计 | 大宅国际别墅装修设计 | 四合茗苑中式装修 | 设计王DesignWant & 住宅美学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