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精英访谈 > 内容页

张立平:设计不在于革命而在于进化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马生泓 时间:2012-03-19 15:11:17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张立平,银行相关室内设计师。迄今经手的银行业室内空间设计有3000之多,他的团队人员一直保持在20人之内。

\

张立平

  从1993年在香港接触银行相关室内设计,到1996年正式主持该类设计,室内设计师张立平几乎再没有接手过其他类型的设计,迄今经手的银行业室内空间设计有3000之多,他的团队人员一直保持在20人之内。当问及标准化的设计做久了会不会限制了创新思维时,他说:“创新空间不在于出奇、出位,而在于如何让空间更加便利。”

  记者:银行业的室内空间设计从无到有,该有10余年的时间了吧?

  张立平:中国银行从国有到商业的转变是从1998年开始的,这个时候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商业发展的需要阶段,商业发展亟需包括四大国有银行进行改革,包括体制改革、文化转变以及上市需要。

  1998年到2001年,银行业的商业发展尚处于酝酿期;2001年到2003年,中国的银行大量引进国外资本、理念,此时国外很多咨询公司乘势介入,从而产生了大量前沿的银行专业性规划配套需求,比如流程的再造、格局的变化,不再只是一个柜台,从简单交易的网联到销售型增加收入的改变,提出了分区、分级、分类的概念。

  完备的商业银行必须能够提供完备的商业服务,因此必须分区,除了简单的现金以外还有贷款等种类,原有的室内空间就很难达到要求,也不能解决服务不规范和排队的问题。

  国内进行银行改革的第一家是建设银行,建设银行走得比较靠前,是第一个提出制定银行网点服务、形象、设计规范标准的,并请美国的品牌公司来做形象设计改造,前者一般提供咨询服务和品牌再造服务。

  这时候就开始有了室内设计的需求。当时国内十分缺乏能够提供专业银行设计的公司。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酒店和餐饮设计、写字楼设计都已经初具雏形了,而对银行业的空间设计尚是空白。我们的设计师可以很好地打造空间,但并不了解银行的需求,因为银行业的空间设计专业性很强。

  记者:我们国内的银行业空间设计也是应势而生。

  张立平:在普通百姓的印象中,2006年是理财元年。同时,2006年也是大批银行转型的关键年,开始发售基金。银行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服务,因此主要的商业银行已经有了分区管理的概念。分区管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情。

  2007年~2008年,民间财富开始显现出来。人民币放开以后,外资银行开始抢占高端客户。外资银行环境好、私密性强,服务规范,这就造成了高端客户的流失。国内银行要开拓高端市场,就必须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多的专业服务,这样就有了理财和财富管理的概念。

  2008年和2009年间,出现了私人银行概念。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出现表明,银行服务的多种需求迫在眉睫。由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银行业室内空间的设计就要随之跟上。

  该类室内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普通的银行网点是高效、快捷、安全、便利,这是老百姓的需求,不需要奢华。自助银行就要求安全性,不要有尾随、偷拍的事情,现在上海在自助银行方面就推行了单间制。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投稿|推荐|提问
热点推荐
最设计更多>>
最话题更多>>
设计企业档案更多>>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