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疏散设施设计的十大要点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时间:2015-08-18 11:16:31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医院内建筑设计布局避免过于集中,彼此间连廊的净高和净宽应保证在4m以上,从而使每栋建筑四周消防车都能到达,高层建筑还应保证有一长边或超过四分之一周长部分直接落地,在此范围设置消防登高场地或登高消防带。短边超过24m的内庭院还应增设消防车进入的通道。
锅炉房、配电房、制氧机房、高压氧等设备用房应尽量独立建造,与医疗用房合建时要避开人员密集的场所,液氧储罐要与主体建筑达到规范规定的距离。
疏散空间抓细部确保整体可靠
“房间门→走道→楼梯间→室外地面”是一条水平和垂直相互关联的疏散空间。在这个系列空间内,它的墙体、楼板、防火门等构件都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保证在火灾疏散过程中不燃烧、不倒塌。同时要按规范要求设置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设备,才能有效地引导疏散人流安全通过。
防火分隔从平面和竖向着手
设计中,平面角度应考虑划分合适的防火分区。划分防火分区时尽量按照各区块的功能来考虑,做到单个科室功能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同时还要考虑尽量不要跨越建筑缝。竖向防火分隔主要考虑窗槛墙的高度必须不能小于800mm 高的要求。
另外,各种管井、风井及建筑缝必须每层严密封堵,以防止火灾时形成烟囱效应,向临近楼层蔓延。
考虑新型疏散设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涌现了不少新型安全疏散设置,比如新型安全电梯、缩放式滑道、缓降器和降落伞、室外疏散救援舱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上考虑上应述新型疏散设施的使用,以增加疏散的通道,加强建筑防火的安全性。
疏散走道避免袋形走道
疏散走道是从建筑内部通向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的必由之路,是逃生之道,绝对不能过于复杂或绕来绕去,应尽量避免出现袋形走道,因为袋形走道周边房间的使用者只能单向疏散,其疏散安全度相对降低。疏散走道距离安全出口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踏步,以免影响疏散。房门与走道要隔开,起到一定的防火分隔作用。通道距离的选择既要满足日常使用方便,又要为火灾发生时提供简捷的疏散路径。走道的吊顶材料防火等级要达到A 级,地面与墙面材料的防火等级要达到B1 级以上。
疏散楼梯不少于两个
楼梯是最主要的疏散设施。高层医疗建筑中,楼梯本身更是垂直疏散中的“生命线”,设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医疗建筑不论面积大小都不得少于两个疏散楼梯。为了减少相互干扰和卫生隔离的需要,面积较大或走道较长的“自成一区”的医疗用房,只作一个楼梯或一个出口,这有碍组织疏散,对此必须增加安全出口。
开敞楼梯和剪刀楼梯在医疗楼房建筑中不宜采用,因为两者的疏散安全度较低,尤其在剪刀楼梯中抬担架上下很不方便,不利于火灾时抢救患者。楼梯间的设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尽量避免袋形走道,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便于双向疏散;楼梯间( 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疏散楼梯或前室的门必须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 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疏散楼梯及前室除通向走道的防火门以外,不应开设其他房间的门洞。
上一篇:新《规范》关于智能化,哪些不再统一要求?
下一篇:刘帆:移动医疗技术跟踪病情将成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