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疗健康环境 从设计出发减少噪音
来源:绿色医疗建筑 时间:2015-04-29 11:07:00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随着全国绿色医院建设的全面展开,对噪声的控制变得非常重要,医院建筑的各类用房室内允许的噪声级别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就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在装饰设计中,做好声环境设计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医疗治疗理念的体现。噪声控制易早不宜晚,因为从项目初始就考虑到声环境品质,可能无须太多的投入就能得到良好的声环境效果。如果随着建筑项目的进展,为控制噪音干扰的花费将逐渐提高,甚至比初期所需的费用高出10更多。有些后期采取的措施也达不到先期的改造效果。为此,我们针对医疗建筑在装饰设计阶段,关于噪声控制方面总结出以下建议。
一、控制噪声源
1、共享空间不设置具体医疗功能
设置只提供等候、休息功能的共享空间,实现动、静分离。
从功能划分上,要将门诊大厅与主交通核心分离,主观上将人流交通的“动”与门诊大厅的“静”分离。如:一层主入口大厅只做人流疏散,不与叫号、挂号、取药等功能共享。
2、设置多通道多入口
设置多个人流通道与入口,缩短就诊时间。
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宜采用多通道多出入口,将各功能区域分开,使患者可直接进入各自目标区域而不经过其他区域,以防止人流交差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很多医院的出入口设置会达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管理的便捷,通常会统一出入口。这样对院方是利于管理,但在患者的角度上,会不方便。人流密集之后造成的秩序、噪音等问题严重降低医疗品质。因此我们宜设置多通道多入口。
3、设置联通的室内外空间
设置室内外连接的儿童游乐场、景观园林。
可以根据建筑条件让候诊区与室外景观连通,满足患者自然活动的需求。如可步入式园林、儿童游乐设施等,可有效将室内噪声源转移到室外,从根源上减小室内噪音问题。
4、缩短就诊流程与距离
建议缩短就诊距离,及利用智能化系统减少就诊流程。
过长的路线与流程,会延长患者到达诊区的时间,以及增加排队等候时间与次数。这样一来会因行走距离过长,影响患者的就诊时间,产生不满情绪;因患者在医院的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检验各科诊室应临近挂号、药房、检验等功能空间,缩短就诊距离。并利用智能化系统(如自动挂号机,自动取药机,诊室划卡收费等),减少就诊的流程及排队等候时间。
5、自动人行路
设置长距离的自动人行路,实现人员分流,减小噪音。
在医院中使用自动人行路可将长短途就诊人员分开,避免人流密集所产生人为噪声,在医院中使用自动人行道能满足大量就诊人员的需求。
6、避免设备共振
空调、风道设备运转会产生震动,避免设备之间的接触会达到控制噪音的效果。
(1)棚面装饰中吊顶龙骨、空调、新风管道、排风管道之间不能共用吊杆;
(2)在无法避免接触部位,如空调、新风口与石膏板接口处,必须添加弹性材料,如橡胶垫等。
7、提供免费流畅的公共WiFi
提供免费的公共无线网络,使患者在等候时减少交谈。
对于患者来说,等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交谈变成了一种普遍的应对等候的方式。据调查显示,机场等提供WiFi的公共场所,人们相互交谈所占等候人群的比例不到30%,而在没有公共WiFi网络的候诊大厅中,相互交谈所占候诊人群的比例超过60%。所以提供免费流畅的公共无线网络解决噪音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8、公共候诊区酌情分区
分类设置不同的候诊区,实现特殊区域的噪音控制。
在候诊区内设置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殊候诊区”,针对高龄患者、对噪音敏感的心脏病患者、腰椎不能就坐的患者提供专属区域,设置沙发或软座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该区域的人流量,达到减小噪音的目的。
9、清晰的导视系统
设置清晰明了、具有良好导向性的导视系统,患者能够独自到底就诊区,减少与医护人员问询,避免患者滞留,阻断噪声源。
10、大空间小分区
在共享大厅等大型空间中设置多个小的功能区。
将大的休息去进行小分区,缩小区域人数,将噪声源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并分区消化,实现对大空间噪音问题的有效控制。
二、噪音措施
1、玻璃隔声屏
设置隔离共享大厅与环廊的玻璃隔断,阻断噪声的传播。
大型医院的共享门诊大厅,可采用玻璃隔断封闭各层环廊,在不影响自然采光以及空间感的同时,能有效的阻断各层回廊与大厅之间的噪音。
据调查显示,设置隔声屏能够阻挡93%的噪音,有效减少共享大厅与走廊噪音的互通。
2、管道隔音
(1)少转弯、管线短、排水通畅、避免气蚀爆破;
(2)采用匀速阀门、水嘴、避免产生水锤;
(3)选用密度大隔音效果好管材,如PVC-U螺旋管;
(4)必要时管材外包裹隔音材料,如隔音毡等。
3、半封闭式的专用服务区
便民设施等服务区域,设计成封闭或半封闭式的专用空间,既不影响人流交通,又能起到声音阻隔作用。
与门诊相关联的便民设施,如提款机,饮料售货机等要在规划设计中设置专用服务区域。这样会在管理和服务上给人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又能阻隔该区域的设备、交谈等声音像周围传播。
4、退台式咨询台
设置隔声问询台,做退台式咨询台(现多为岛式)。
在各个咨询台、柜台等产生噪声源的区域,设计成“隔音罩”形式的空间,把声音有效控制在本区域内。
三、降噪措施
1、增加造型层次
具有层次感的造型能让声音漫反射,减少直接的回音。
造型设计上,在棚面、墙面增加吸声体构造(如吸声填充物等)以及增加造型的层次,利用声学吸声技术增加或半挂吸声体。
2、候机厅式空间
设置能有效减弱噪音的大型集中等候空间。
对于内科、外科等较大的科室,可以采取相关科室联合使用共享候诊大厅——即“候机厅式”。候诊患者分片集中在一个大厅内,就近科室等候。而此候诊厅需针对噪音、自然采光、通风、层高、绿化做重点设计。
3、降噪材料
在材料的选择上除满足强度、消防、环保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也应还考虑吸音降噪的要求。
4、选择隔声等候座椅
公共区域设置有隔声效果的座椅可有效的降低噪音。
5、立体种植
设置附着于墙面的立体绿化形式,既美化室内环境,又能达到降噪效果。
可在室内有条件的部位设置立体绿化,它既可以起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也满足了装饰面吸音降噪的功能需求。可有效降低室内的噪音。
四、心理措施
1、温和舒适的空间色彩
通过针对不同区域的色彩设计,给患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舒适温和的色彩空间设计,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上缓解病人病痛。如蓝色能够稳定患者清晰;绿色带给病人生机和活力等。防止负面清晰的产生,而舒畅的心情会使人安静。
2、绿色声环境
控制噪音不只是完全的无声,而是降噪的同时要强化大自然的声音。
随着绿色医疗建筑的要求,出现了“绿色声环境”的概念。有些人认为良好的声环境是无声,即“沉寂”但多数人要求在控制噪音的同时,还希望有自己喜欢的声音。80%的人喜欢听的大自然的蝉鸣、流水、树枝摇动声(当然最高境界是真水、真树)。
上一篇:管理创新:ERP系统在医疗建设领域的应用
下一篇:2012版《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与我国原执行标准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