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误解,有三点说明:第一,巴菲特说过,没有人能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获得成功。攀成德和我本人服务于建筑业,文章只是希望做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非做空建筑业。其次,建设只是固定资产投资物化的手段,建筑业是被动行业,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就不需要建设,建筑业市场如何不决定于自己,决定于固定资产投资。第三,“建筑业传统牛市结束”,有两层意思:传统建筑业做的既有市场到了顶点,但新兴的市场还是存在很多机会。牛市结束,是建筑业的要素投入到了顶峰,即使用的材料、装备、人工投入等目前就是行业的顶峰,未来一定会下降,这里并非指以货币衡量的建筑业产值,产值不计算通货膨胀,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
2018年,对大多数人是艰难的一年。国际环境波诡云谲,国内问题纷繁复杂。3月美国打响了中美贸易战,大国博弈的序幕正式拉开,其后贸易战不断升级,40年的中美关系慢慢走出和谐、走入对抗,这到底是贸易战还是大国博弈、甚至东西方的文化冲突?而国内,人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和困惑,这边《厉害了,我的国》刚刚上映,那边美国禁售芯片让中兴通讯迅速陷入窒息。如何客观看待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难道现在真是我国面临的“百年未遇”的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内政策时紧时松、起伏波动,从“去杠杆”到“稳杠杆”,从严控地方债务到逐步放松的基建投资,迅速的变化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彷徨,并演变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沪深股市出现了罕见的大下跌,创出了近几年的新低,企业市值大幅缩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质押爆仓压力,互联网行业共享单车梦想破灭,海航、万达这些大型明星集团停止了疾速前进的脚步,瘦身和救火成为企业领袖的日常工作。
这就是2018,这是你我从未见过的景象。
1
2018,对建筑业和建筑企业也是艰难的一年。
战略层面,转型逐步成为过去式或者伪命题。建筑企业多年来寄予希望的转型升级,能转型的业务方向基本穷尽,没有转的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而即使转型初步成功,也发现跑道并不那么好上,譬如做房建的企业跑到基础设施领域,普遍面临着资金压力、技术压力、资源压力,途中跑困难重重,四面楚歌,能捡到的便宜事情少之又少。建筑工业化是一条新路,3年前由政策启动的建筑工业化,既有强力的政策推手,又有技术、节能、环保的美丽衣裳,似乎风光无限,3年后它依然在高成本的魔咒下艰难跋涉,尚需度过漫漫寒冬才能迎来盈利的春天。
市场层面,基建投资增长停滞。PPP退潮,资本市场对PPP项目敬而远之,市场从顶峰迅速滑入谷底,也使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迅速变得严峻,截止到18年11月底,基建投资增速只有3%,使大部分以基建为主的建筑企业感到市场的困难。再看整个建筑业市场,建筑市场由固定资产投资决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制造业、房地产业、基建投资约占整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75%,也就是三大行业的兴衰总体上决定了建筑业的兴衰。显然,三大行业都面临各自的挑战,制造业要升级,房地产行业已经走过白银时代,基建面临庞大的政府债务压力,这些都给做为承包商的建筑企业提出挑战。
建筑企业之间,竞争促使企业进一步分化。无论是房屋建筑市场还是基础设施市场,业务总体上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使大中小型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小企业面临的生态越来越严峻,没有特长的中小企业,越来越难以找到生存的缝隙。大型企业在业务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又面临巨大的管理难题,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资源配置越来越难以协调,企业的效率越来越难以保障,需要控制的风险越来越多,辉煌成就背后,是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
项目层面,要素成本大幅度增加。环保和去产能等政策因素叠加,使建筑材料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一些重要的建筑材料单向、大幅度上涨,让建筑企业猝不及防,总价包死的项目索赔困难重重,一些项目出现巨额亏损。项目利润是建筑企业的利润之源,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企业只有以项目停工来应对。劳务市场又如何?众所周知,项目作业要靠劳务来完成,建筑企业尤其严重依赖劳务,随着既有劳务人员年龄老化,劳务人员逐步减少,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新增年轻劳务很有限,建筑业劳务市场已经越过供需平衡的临界点,劳务成本大幅度增加,挤压着微薄的项目利润。
2018,一切都在步入深水区。
2
斗转星移,2019如约而至,2019年的建筑业市场又会如何?
先定位我们的分析逻辑:1-看2019年的建筑业,最佳的视角就是2019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好,建筑业好;投资不好,建筑业不好,几乎线性相关。2-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看制造业、房地产、基建三驾马车,他们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5%。
从投资总量看,2017年63万亿,2018年预计67万亿,并且过去两年增长速度都只略高于5%,如果剔除PPP项目带来的投资增长,增速则会低于5%。所以2019年我们预计投资总量会接近70万亿,总量依然巨大,但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并逐步接近不增长乃至负增长。
从细分行业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63万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大致分布如下:
19个细分行业,按照投资总量占比排序,前六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84%,也就是最重要的六个行业的投资,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态势。如果进一步简化,大致可以归类为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基建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17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0万亿,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各14万亿元,总计48万亿,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75%。2017年基建投资发力,保住了7.2%的投资增速;2018年,基建只有3%,而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速8%以上,使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了5%以上的增长。
那么2019年,制造业、房地产、基建的投资会如何?
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投资,预期好、能挣钱就投资,预期不好、不挣钱就减少投资,所以固定资产投资达20万亿的制造业2019年将面临巨大压力。随着大国博弈战场的不断铺开,美国围堵中国的策略不会在2019年改变,中国制造业将是外部围堵和内部奋战两股力量的较量。大国博弈的大国际环境,即出口受阻,加剧制造业低端的产能过剩。《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所以笔者预计投资将慢慢转向制造业的技术研发、高端装备,需要建筑业物化的工程量将不会有很大的增长。
2018年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约15万亿,30%以上的投资是购置土地。经过新一轮的房价暴涨,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期,万科已经喊出“活下去”的口号,房地产行业有演绎最后疯狂的滋味。18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在下半年迅速降温,部分城市限购取消,部分地方出现大幅度的房价打折销售,部分城市的土地底价摘盘或者流拍,对于2019年房地产投资增长情况,我们无法预计,但对其增长的持续性存疑。
2019年的基建行业,或许是最值得期待的。感谢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每当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政府领导都会开动基建投资这部机器。铁路、公路、城市大市政如地铁,是基建中投资密度最大的建设项目,其进展往往成为基建投资的风向标。元旦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得到批准,其他城市的地铁规划也陆续得到批准,再加上10月份以来获批的高铁项目,基建的发动机已经开始发力。但我们也有担忧,部分地方政府的高额负债,让基建投资蒙上阴影,19年基础设施投资需要依靠中央政府、东部有财力的地方政府来持续支撑,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要发力基建,承载更大、更久的投资重任,则需要解决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持续性问题。
建筑业的发展,强烈依赖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三大行业的投资,他们是建筑业发展的三大引擎,哪一部都不能熄火。
当然,思考深入的企业管理者可以进一步分析201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增速比较快的细分行业,如文化体育娱乐业、卫生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农林牧副渔业;下降比较快的细分行业,如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投资增长或下降,都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与既有产能相关,与未来需求相关。限于文章篇幅,我们不在此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