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业全面限产停产
方案提出,在2017年采暖季前(11月15日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要提前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同时,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等多个行业在采暖季将错峰生产。
“2+26”城市要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按照污染排放绩效水平,2017年9月底前制定错峰限停产方案。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
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务,水泥、砖瓦窑、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方案要求,各地应结合本地建材行业产业特征,提出更大范围错峰生产要求。
此外,方案要求,各省市于2017年9月底前向环境保护部报送“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项目清单、无组织排放改造全口径清单、工业企业错峰停限产方案项目清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项目清单。
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据环保部数据,受2017年1、2月份重污染天气影响,京津冀“2+26”城市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长5.4%,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太原、石家庄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秋冬季京津冀大气治理任务非常艰巨。
为此,方案明确,秋冬季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辛集4市(县)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20%。
方案提出,环保部、中央编办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相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快落实《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开展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重点解决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根据安排,2017年9月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相关机构应完成组建筹备和试运行工作,并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环保风暴不断升级,建企“凛冬将至”?
今年的环保督查,堪称史上规模最大、惩治力度最大。8月7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率先进驻四川省开展督察工作,拉开了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序幕。
“秋冬季京津冀大气治理任务非常艰巨”——这句台词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或许意味着更严格、更广泛的环保督查将落实到建材、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环节之中。
而实际上是:受此轮环保督察影响,大片建筑工地停工,企业关停。全国多地水泥厂家限产、停产。这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拉高,水泥价格被迫上涨,一些地区已出现货源紧缺。
目前,浙江、成都等部分地区的砂石场也已关停,砂石需现金采购,而现在供应不足更是导致市场“有价无货”。受原材料紧缺且价高的影响。8月以来地区商混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很多地区处于重度缺货状态。
尽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为了更蓝的天、更绿的地以及更清澈的空气,每一个建企对环保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甚至是义务;但是另一方面——为环保而不得不停工停产,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保障环境不受污染,却也会带来成本波动、工期延误等等实际的问题。
环保风暴是否意味着建筑业“凛冬将至”?其实未必——或许,这恰恰提示了我们,眼下最关键的,是从全新的材料、全新的技术与全新的体系标准出发,共同参与,共同表达,共同谋求一条既保环境、又保生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