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消息
×
loading..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2017年北京市新建建筑超一成靠“拼装”
来源:中装新网整合    时间:2017-05-31 09:03:58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此外,装配式建筑仍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尽管装配式建筑在节能、节材、减排以及整体质量提升方面的成效,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但老百姓对装配式建筑带来的优势感受并不明显。

  (八)推行工程总承包。

  1、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

  2、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生产、施工、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

  3、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

  (九)确保质量安全。

  1、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

  2、建设工程竣工后,要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

  3、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和监理等相关方可采用驻厂监造等方式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并加大对结构部分现场浇筑环节、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和吊装作业工程的抽查力度;

  4、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完善装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要求和质量、安全监管要点,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十)推动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1、支持工程总承包企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建立与工程总承包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平台,完善相关数据库,提高数据统计、分析和管控水平。

  2、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各专业的协同能力,提升项目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协同能力,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和建造、运营各方主体的数据共享,推动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

  分析: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来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现代化水平。要想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实现并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必不可少。这些也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其他省市的发展要求中,都对次做了重要的阐述。(来源:建设快讯)


关键词: 北京市 装配式建筑 保障性住房 商品房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胜军]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