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买保险是花冤枉钱?我国建筑工程保险发展速度缓慢
来源:建筑时报  作者:魏和祥  时间:2017-03-22 09:56:07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处于基本建设的高峰期,工程建设的各方当事人有必要通过工程保险来分散、转移风险,防止意外发生给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现行制度缺失

  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将保费支付列入投资预算当中,客观上造成建筑市场相关主体既无投保的资金来源又无投保的压力,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风险损的补偿大都通过财政拨款或追加投资方式解决,在预算中根本就不将保险费列入,制约了工程保险的发展。

  工程保险险种单一

  人们对投保认识不足。国内建筑工程保险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一项新的保险业务犹如新产品一样,从开发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常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同时保险产业的成熟到进入市场需要它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需要得到市场的接纳和认可。然而,保险作为一种转移和分散风险的重要方式,并没有完全为人们所认识。建设工程保险险种的过分单一,对建筑企业和业主刺激不大,对建筑市场的规范和监督作用还得不到体现。承包商对投保大多缺乏实质性的了解,把买保险看作是花冤枉钱。

  投标资格上都没有对投保工程保险做出明确的要求

  业主和承包商为了节省费用,能不保就不保。而在国外,工程保险已成为国际工程交易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承包商,还是设计、咨询商,如果没有购买相应的保险,几乎无法取得工程。

  保险公司在恶性压价

  保险公司在大型项目中恶性压价,导致国内大项目保险价格背离国际市场标准,不但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而且由于费率低,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分保,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目前国内大项目的费率与国际市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内多数项目的费率水平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1/2甚至1/3,这一情况的出现,带来的后果是在投资金额巨大的项目,尤其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国内市场的承保费率得不到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有效支持,国内保险企业被迫扩大自留额或放弃承保,严重影响了国内工程保险市场的发育。

  保险公司对建筑工程业务不熟悉,无法为投保人提供相应有效的防灾防损服务,使得建筑市场相关主体对保险的认识产生偏差。大多数保险公司既懂保险又懂工程的人员少之又少,因此难以为项目单位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服务,致使有的保险机构除了事前出一份项目 风险评估书,得到保单以后,就等着风险发生后的赔付,或只收取投保人的保费,服务和理赔与市场脱节。

  运行技术较落后

  我国工程保险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般只引进了条款,引进管理技术较少,创新不够,有的保险条款措辞西化,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险种结构单一,适应性较差,没有保险条款解释,服务中的知识与技术含量较低。保险公司重承保,轻防灾,轻服务。缺乏可靠的长时间的工程保险数据积累。

  保险公司发展滞后,缺乏从事工程保险的专门人才。我国的保险事业是在20世纪年代初才重新启动的,一开始还是处于独家经营的状况。启动初期,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承保技术粗放,风险控制水平较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业也新生了不少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了竞争的局面,但是,人员素质的提高、承保技术的成熟、风险管理能力的加强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据中国保险协会近期提供的数据,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从事工程保险的专业人士还不到2%,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保险业务的开展。

  缺乏有经验的保险中介机构

  被保险人就工程保险而言就是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购买保险就是为了转移风险,获得经济利益的保障。有一些人投了保,但在风险发生后却得不到赔偿,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投保决策失误。而要做出一个合理的投保决策,要求投保人既要了解保险市场,掌握丰富的保险知识,又要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从事工程保险的中介机构,使得工程保险难以实现社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建筑 工程 保险 发展 速度 缓慢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