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在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稳步推进行业改革,地方政府积极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建筑业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建筑业所有制结构。在此大背景下,国内众多中小施工企业,纷纷走上改制之路。
然而,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历史包袱重、员工数量多、固定资产大,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诸如产权改革不到位、法人治理不规范、股权进出机制不明确、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优化股权结构、规范法人治理已成为改制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二次改制”以激发企业的发展和活力。本文将以某民营企业股权为例谈二次改制。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某建筑企业(简称“J公司”)是一家成立于建国初期的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经过几代员工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国有企业成功改制以来,J公司在大力发展主业的同时,积极开拓相关产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开发、设计、施工、建材等于一体的综合建筑集团企业,成为当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面旗帜。
得益于当地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J公司在改制时并没有采用当时最为常见的“全员持股”模式,企业的股权结构总体比较合理,股东人数不超过50人,经营层持股比例50%左右,其余为公司骨干员工(主要是中层干部,以及部分普通员工,以隐形股东形式出现)持有。
然而,由于企业改制时方案设计及资金等方面的原因,J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股东身份复杂。股东包括公司高层、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还有已退休人员、离职人员,以及不在持股范围内的公司在职人员(隐形股东)等,身份极其复杂。
二是股权缺乏活力。由于缺乏股东的进退机制,公司股东10多年来一直没有根据人员岗位的变化进行调整,公司现有中层管理骨干几乎都不是公司股东。
三是公司治理不规范。公司虽然建立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内较为完整的治理结构,但相关机构职能发挥不到位、运作不规范,不利于公司持续成功。
二、股权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在对J公司进行深入调研访谈后,咨询顾问组认为:必须在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股东进退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激发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活力,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目标。
1、股权优化的基本原则
为打造百年基业,维护公司、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优化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原则一: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所有优化思路和方案的初衷必须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不设计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特定方案”。
原则二:有利于企业的相对稳定
企业自改制以来,公司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如领导班子新老交替、骨干人才极为匮乏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企业的稳定性,在一些问题上可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思路进行处理。
原则三: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规范管理者经营行为、维护企业股东员工社会利益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