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披露,与建筑高能耗相对立的,是公众对于楼宇高效能源及绿色建筑极低的认知度。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William Sisson(以下简称“Sisson”)在采访中表示,希望通过上海建筑能效研讨会能给当地政府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作为项目起点提供成熟方案。
记者:抛开政府扶持,行业如何调动自身主动性?
Sisson:如何增强市场主动性是建筑能效研讨会实验室(EEBLab)项目的重要目的之一。我们希望将这些私有制公司组织在一起,找到除了政府法规之外更多的价值区间以实现互利互惠。我们推广高能效建筑所缺乏的要素,比如公众认知度,因为业界并未完全理解高能效建筑能带来哪些益处——它可以帮助人们省钱;减少电厂污染;轻松操控楼宇、满足各方需求;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良好、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极具商业价值而并非由政府主导。
这方面有我们委托同济大学做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结果显示,绿色建筑的价值是多元化的。除了给物业带来高租金回报、更好的操控与人身体验,更会得到更高的市场估值。我们需要大力向开发商、向社区宣传这些知识,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绿色建筑的价值。这部分内容会体现在行动方案中。中国的绿色建筑市场有很多很好的机会和前景,包括新建建筑、社区和新城市中心以及数以百万计的既有建筑改造。
记者:这种思路当下会在哪些方面受限?
Sisson:我所参与讨论的一个结论是:在上海,可能最缺乏与高能效建筑相关的技术。这些需要高素质人才来实现,却变成严峻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引进更多培训项目来培养本地人才,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单位共同努力。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非上海特有。很多城市甚至美国休斯敦也曾面临困惑。休斯顿此前曾举办EEBLab会议,其做法是引进了一系列在线培训项目,主要针对楼宇运营者,传授如何管理与维护、运营高技术的楼宇解决方案。这一举措最终取得了很大成功。
记者:“上海经验”是否可推广至其他城市?
Sisson :我们希望通过上海EEB L ab 项目和行动计划得出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上海解决饱受争议的城镇化问题,但不可将“上海经验”直接生搬硬套到其他地方。要通过上海作为典型,激发大家的兴趣和认可,以使更多实验室项目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进行下去,并促使“本地力量解决本地问题”。我们欢迎更多合作伙伴和组织加入,传递接力棒。
记者:想法落地常需辅以市场化评判机制。例如美国LEED认证。我们如何将这种经验借鉴到中国绿建发展?
Sisson:LEED认证有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和楼宇自身的表现透明度,是一项重要标准,也是联合技术所鼎力支持的。起初,LEED认证参考基于楼宇设计指标。但事实上,除了设计之外,要想让楼宇能耗达到设计水平,后期如何运营更重要。这里面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运营的方式方法、包括人的行为,都将影响楼宇最终的能耗表现。所以,绿色建筑行业以及LEED认证都意识到这点并随即付诸改变。今后楼宇运营若达不到要求,也拿不到LEED认证。这点同样可以借鉴到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