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建筑“低碳”时代来临:行业将开启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建造转型模式
来源:筑龙论坛    时间:2016-04-19 08:53:26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在流水作业的生产线上,可以准确的提前知道任何一种材料的消耗量,因此事后可以对任何一项实际消耗进行准确的检测、核对和对比,评价其是否合理。

  中国建筑行业从运营管理模式上看,直到最近的前些年仍处在计划经济时代。而在这两年,以前那种只要拿到项目就可以赚钱的好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行业的市场经济时代开始了。现在整个行业普遍的利润率降到了1—2%的水平。而其它行业的社会平均利润率为6—7%的水平。难道建筑行业的利润率就应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显然不是,如果是这样,就违背了经济规律。

  为什么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比其它行业的低?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建筑行业还没有学会精确的控制成本。因为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实现精细化管理。而中国建筑行业精细化管理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一、为什么建筑企业项目成本容易失控?

  首先,实物消耗量没有准确的控制标准。曾经有一个报导披露,一个大型国有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工程,工程结束了,发现多用了3000多吨钢筋。查出来是材料员与供应商勾结,在材料验收时少进多签。我们知道,在一个精细化管理的制造业工厂里,在生产过程中少一颗螺丝钉都会被查出来。在宜家家具包装箱里面,一个钉子都不会少。可见,建筑企业和制造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何等的差距!

  现场施工的消耗量没有准确的控制指标,不采用信息管理系统,没有严格的消耗量监控措施,数据不准、不全、不及时,信息不透明。这些情况使得建筑企业的项目部里面充满了成本的黑洞。

  万科的CEO王石去海尔参观时,曾经大发感慨,并决定认真学习制造业的精细化管理。在制造业的企业里,信息化水平很高,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纳入信息系统的管控之中。在全过程中能够管理到每一个部件、零件、每一个螺丝钉,每一分钟的作业时间。在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少了十车沙子,多了一车钢材,差了几车混凝土,在很多项目部的现场都可以不被察觉,对这些细节的管控就别说在公司总部了。

  其次,材料采购价格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有一个著名的建筑企业在上海市内有两个大型项目同时在施工,施工结束以后才发现,这两个项目所用的同样的一种大宗材料的采购价格相差了10%。

  材料采购价格无法合理控制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有限,靠人工无法找到价格最低的采购渠道;第二,采购时间有限,靠人工无法做到货比三家,更谈不上货比百家,采购价格比市场最低价高出10%经常是不足为怪;第三,依靠人工管理,价格信息在企业内部不能够共享,更低价格的供应渠道无法被利用;第四,由于整个过程都是人工处理的,采购人员腐败无法避免,材料员在价格上加10%很难被发现;第五,没有科学的价格管理信息系统,历史数据无法有效积累,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很低;第六,由于依靠人工,价格信息的优势者是一线的工作者,而不是企业的上层或核心管理部门;第七,缺乏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价格数据信息系统来避免以上所有这些弊端。

  再次,缺乏一个事前准确、及时、全面清楚消耗量的工具系统。浙江一家大型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曾经发现,因为公司对报上来的实物量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一些实行承包管理的项目经理向公司恶意套取进度资金,用于开饭馆、炒股票、买房子等等。在大多数建筑企业中都是这种情况:提前不能够有一个准确、及时、全面的消耗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完成的量、已经结束的作业面的造价、结账的数额也都没有严格准确的检测、核对和对比依据,下个月的计划完成量也不能够提前准确的知道。

关键词: 建筑行业 万科 浙江 建材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胜军]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