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挂靠模式被终结进入倒计时
1、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让传统挂靠模式失去生存土壤
近年来,各届政府一直在强调,未来建筑业将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2014年0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明确提出:坚持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探索从主要依靠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实施市场准入,逐步转变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工程担保、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在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中专业承包资质由原来的60项减少到36项,劳务资质不再区分劳务资质类别与划分等级,该版资质标准已实质性走出了淡化的重要一步。
据悉,企业资质未来将不分类别(即:没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之分)、没有级别(即:不再有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之分)、只按专业设置少量的施工承包许可资质。以后只实行许可证制度(类似于民办学校办学许可和律师事务所许可),由市场确定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中的“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标准”已率先取消了资质级别。
淡化企业资质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将让传统挂靠失去生存的土壤,同时资质时代的终结意味着中国建筑业品牌时代的到来!
2、安全事故步频发、建筑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政府重拳出击挂靠
挂靠为什么被人们深恶痛色,关键是因挂靠而带来的工程安全和建筑质量问题。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都离不开挂靠企业(个人)所为,建筑质量带来的楼歪歪、楼脆脆也越来越多。所以住建部从2014年9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狠抓工程质量。
从近两年整治的成果来看,客观来说效果不太明显,但其表明了政府处治挂靠的态度和决心。导致处治挂靠不明显的原因很多,其重要原因还是缺少有效手段,这也是住建部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四库一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四库一平台”将让挂靠无所遁形
微信公众号“建筑管理”中《住建部四库一平台,对挂靠、挂证影响究竟有多大?!》一文,对“四库一平台”对挂靠、挂证的影响已做了详细的分析。
总的来说,“四库一平台”要全面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实现企业、人员、项目和信用四库互联互通,以身份证可以查人员,以单位名可以查人员,以人员可查单位,最终达成从个人执业注册——企业资质申请——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程项目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努力避免个人资质和企业资质挂靠的乱象。
四库一平台已于2015年底初步实现全国31个省数据互联互通,目前已部分功能发挥作用,有些功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可以预测的是,不远的将来,四库一平台必然全面启用,正式全面启用之时就是传统“挂靠”终结之日。
4、营改增后,传统挂靠企业法律和税负风险大增
微信公众号“建筑管理”中《"营改增"后,建企若不改变传统挂靠经营,要么倒闭,要么坐牢!》一文,详细阐述了“一脚踢”的传统挂靠模式,在增值税机制下,因疏于管理的企业将带来的两个巨大风险:
1)因进项税额不足,面向1-3%挂靠管理费,11%的税率下的增值税将直接让企业因巨亏而很快倒闭;
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等着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