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 > 人物访谈 >

林锦熙:剧院类室内设计,就是要多专业协调

来源:   时间:2012-03-27 10:26:00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林锦熙,高级室内建筑师,1998年,毕业于福建闽江大学工艺美术学院。2002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专业。2004年开始从事观演空间设计。

  林锦熙

  高级室内建筑师

  1998年,毕业于福建闽江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2002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专业。

  2004年开始从事观演空间设计,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室内设计年鉴。

  主要代表作品:

  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鄂尔多斯会展中心剧场,辽宁电视中心剧场,成都华侨城大剧院,成都天府华侨城凯撒宫剧场,成都天府华侨城儿童剧场,辽宁营口文化中心剧场,河北三河文化广场。

  内蒙古杭锦旗文化中心获2010年尚高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回顾自己介入的第一个项目,而且在这个项目中承担的是深化设计的责任,用不堪回首四个字也许更能表达林锦熙目前的心境。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还好,坚持下来就是他当初最大的收获。但后来随着他渐渐成长,随着他日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剧院和广电类项目,以及随着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他庆幸自己曾经坚持了下来。此时,已经不能用收获二字来概括这个项目日后所带给他的东西。

\\

\\

  这个项目是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厅,时间是2004年。

  记者:7年过去了,如果还有这样一个项目你还会做吗?

  林锦熙:估计会考虑考虑。回头看这个项目,很佩服。当时项目图纸交完了以后,总包说验收吧,那个时候我们只是图面,实施完了以后,看着实体怀疑地问自己:这些是我画出来的吗?

  记者:施工图画了多长时间?

  林锦熙:这个项目从最基础的施工图开始。到目前为止,尽管自己开设了工作室,我还会做施工图,因为施工图很重要,这块我一直没有丢。施工图涉及到最基础的东西,比如普通的办公室装修,必须要考虑到板的厚度、密度,考虑到排水、基层的构造,这些都是要通过很多基础的实践后才能做出来的。

  记者:你们投标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厅,当时号称清华旗舰。你是王宏老师的助手,现在你们算是合伙人。

  林锦熙: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厅是奥运项目,要作为重点项目来完成,国内外很多大的设计机构来投标。清华具有很多优势专业,王宏老师是主创方案的提出者,灯光、音响、声学等其他各专业老师也联合在一起,共同投标该项目室内设计,所以称清华旗舰。

  我们做草标的时候已经对该项目的设计方案有了一个雏形,提出了以QRD(低频声学反射板)模块化设计为元素的创意。将侧墙上QRD板的阵列排布,以不同倾角及水平夹角的组合构图形成及富韵律变化的造型,并通过4块可开启面板构造为舞台耳光的可操控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日后的成功作品奠定了基础。

  在声学设计上北京电视台请了国外著名的顾问玛缔尔得,香港的会展中心就是他的作品。是他在我们投标之初发现我们的方案更符合他的声学要求。北京电视台定完了设计单位后,各设计重新做方案。

  记者:投标的时候是一个方案,但并没有延续这个方案,而是要重新做一个?

  林锦熙:剧场类项目相对来说比较专业,很多设计方都没做过。剧场类项目要求考虑到很多东西,比如反射面、反射板、采用哪种材质与造型,墙面造型能否对声音的反射和折射起到作用,侧板或铁板的角度都有相应的声学和其他相关因素在里面。我们做的方案比较符合建设功能,玛缔尔得是甲方请的顾问,他有他的一套东西,认为这家设计单位没问题,可以做,但要配合声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重新设计。

  记者:它的深化设计着重点也是和声学相关吗?

  林锦熙:剧院类项目除了要考虑建筑美观的问题,对声学反射板等也有很多特殊的要求,比如暴露在外面的耳光显得特别突兀,要怎样把耳光融合到整体里面是很难把控的,对灯光、舞台面光桥的把控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深化设计里,所有专业都是重点。

  这个项目为什么叫多功能中心呢?它有3个厅,是集转播、观演、排练的多功能演艺空间。当时,玛缔尔得提出可变声学、可变体积的概念,但用的却都是简单的一些设备,比如说吊顶,通过舞台机械可升降,都是可活动的;面光条整个可升起,有点像变形金刚,它是剧场非常重要的专业灯光。整个工程涉及到这么多的专业,又这么大的面积,所以整个设计难度增加了很多。

  1平方米的可活动范围做起来很简单,当时那么大范围的空间对声学、活动照明面要求都很高。大体积的可升降,稍微一动就产生不低的分贝。为什么说难度很大?它当时要做成亚洲最好的演播厅,包括舞台里面的升降机器,到目前为止都是最好的。顶部是三组半弧面、双曲形的吊顶,以舞台为中心呈放射性同心圆布局,大型升降设备为舞台面光的开启与吊顶的高低变化提供技术支持,吊顶在剧场及音乐厅不同的使用模式下,将装饰及艺术功能合二为一,与声学反射、舞台工艺形成了良好配合与互动。

  这个项目从方案开始到施工结束用了2年的时间。室内设计在当中起的作用就是要整体把控,各专业的东西最后都落在室内设计的内部,所以剧院类的室内设计就是要协调好各专业的东西,第一要满足建筑平台最直观的感觉,第二满足声学要求,第三满足配套灯光的硬性标准需求。

  那时候遇到一些设计方面的困难:舞台上面面光条的结构部分没有设计单位来做,建筑设计也不管这块,这个区域被大家忽视了。但是这块又是特别重要的地方,它位于吊顶里面,功能很多。因为被忽视,所以造成的影响没有人解决。接下来灯光怎么走?面光条怎么走?后续怎么检修?这些问题突然一下子摆在了眼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是该项目的建筑设计方,其总工说:“做吊顶上面的东西跟盖栋楼一样,难度不小。”该院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做了两个月才把这个吊顶上面空间的图纸完成。那个时候我每天就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班,一个多月,才把这里面的空调设备、舞台机械等关系理清楚。密密麻麻好几层设备在这个空间里,要求误差是非常小。我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待了一个多月,方案由我们来整理、出图,北京院的总工作技术指导,他一天到晚和我说这不行那不行,我都快坚持不住了。

  我们同灯光设计师和声学设计师配合得非常多。对我来说,他们有经验,又有很多专家来指导。我也明白了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里,也体现在室内设计里。剧院类项目需要十七八个专业的相互配合,这里面没有主次之分,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在该项目中,室内设计主要承担了内部的协调工作。

  记者:各个专业之间是有矛盾的,所以必须解决这些矛盾,达成协调。

  林锦熙:这个是做剧院类项目中难度最大的。没接触过的人和接触过的人做这个方案,区别很大。不像做会议室,可能每个设计师都会做,但是剧场不一样,必须是接触过的设计师才能做到。

  刚才说到协调,我们做这个行业要配合很多单位。室内设计专业不是说做完室内就完成项目了,还要配合灯光工艺、演员跑场、道具的需要,布局时各个方面都要兼顾到。比如说国家大剧院舞台上一个小小的门把手,如果转动位置不对的话,道具门就出不来了。这类项目考虑的东西相对来说比别类的项目,如酒店、办公楼、会所,考虑的东西要多,也是要通过丰富的经验来完成的。

  这个项目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头,从我个人来说,在这个项目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它是国家重点项目,汇聚了很好的设计院、国内外高端的专家,很多人才在这里,每天耳濡目染。

  记者:从这个项目中,你得到了什么?

  林锦熙:我觉得,做设计坚持最重要,到目前为止做每一个项目都有这种感觉。

  时隔一年,林锦熙还没有从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厅的“摧残”中走出来,就相继遇到了同类的好几个项目。这些项目使他有驾轻就熟之感,这次他真的要感谢第一个同类项目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以及诸多专业对他曾经的“折磨”,因为所有这些项目都有或者都没有的困难,他都经历过了。

  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成都华侨城大剧院、成都天府华侨城凯撒宫剧场、成都天府华侨城儿童剧场、辽宁营口文化中心剧场、河北三河文化广场,时间从2005年到今天。

  记者:从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厅学到的东西在乌兰恰特大剧院用上了吗?

  林锦熙:说实话,我对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厅的完成确实有些成就感,尽管我只是负责深化设计和各专业协调。但是无论从技术性与艺术性角度,它都打破了几十年国内剧场设计单一贫乏的形式框架。它在声学概念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片面强调吊顶反射的束缚,突出侧墙反射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改变空间体积满足了电声与建声对混响时间及声音清晰度、丰满度的不同要求。这项目做完了,如果没有同类的项目接下去的话,也许获得的经验会就此荒废。正好乌兰恰特大剧院来了,它是为内蒙古成立60年大庆而做的。这个大剧院,是向人民开放的,是个综合性的设计。

  室内设计时间很短,只有2个月。

  记者:做这个项目轻松吗?

  林锦熙:不能说轻松,但知道大方向怎么走。每个同类的项目都是有难度的,从我后续接手的项目来看,似乎都没有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厅难度大,也许后者是我所遇到的第一个项目吧,那时候我只是个学徒。这个项目需要一些思考,从设计开始到施工结束。

  概念是王宏老师提出的,整体我来负责。接下来是成都滑雪城剧院,又不一样,有好几层,属于盈利性剧场,吃饭、喝茶、看表演,和前面的剧场性质不一样。这个项目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我们画了两个草图给甲方,他们看了以后说没问题了,马上就签了合同。

  剧场面积不是很大,不是综合性的剧场。因为类似于娱乐场所的剧场,所以我们着重从声学角度施工。项目完成后,甲方觉得做得不错,因此就把儿童剧场也给了我们。

  我们赋予儿童剧场一个主题,像蚂蚁王国之类的。以表演为主,我们做了一个夸张的造型和矛盾的空间,设计出一些错觉的东西,天地顶一体相互穿插,地面像天花板,天花板像地面……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此类项目已经非常熟悉了,即使工期很短,做出来质量还是非常高的。

  做专项有专项的优势,剧场设计感没有那么强,它属于文化类,倒是有地域性。琐碎的东西要协调一致,兼顾各方面的东西,了解它们,驾驭它们,给它们最合适的位置,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

  营口文化中心剧场是甲方慕名找过来委托我们做的,在海边地带,一个图书馆、一个剧院,是综合体。我们的出发点是,图书馆是静态的东西,是思考的地方,剧院是用来表演的,是热闹的地方,属于动态的建筑,从设计角度讲,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图书馆的建筑方案非常宁静,建筑空间感好,对此我们没运用太多的装饰;大剧院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夸张一点,我们考虑到海生物的特性,做了一些夸张的设计,包括材料、空间融合等。

  室内设计起的作用就是要整体把控,各专业的东西最后都落在室内设计的内部,所以剧院类的室内设计就是要协调好各专业的东西,第一要满足建筑平台最直观的感觉,第二满足声学要求,第三满足配套灯光的硬性标准需求。

  剧院类项目需要十七八个专业的相互配合,这里面没有主次之分,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关键词:
[责任编辑:李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