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的通惠河畔,在由书架构成的“山谷”中边欣赏如画的风景,边沉浸于阅读和文字的世界,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无疑是首都东部门户——通州区的文化代表性地标。
©朱雨蒙
图书馆由打造了上海大歌剧院、亚历山大图书馆、挪威国家歌剧院等诸多网红文化建筑的北欧Snøhetta事务所设计打造。
作为通州三个新的主要文化建筑之一,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北京城市结构的延伸,进一步为该地区注入了活力。
——Snøhetta
亚厦装饰承建了图书馆一层报告厅、非遗展厅、二层艺术文献区、地下一层及副中心共享中心等区域的精装工程。
图书馆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中心是一座近16米高的欢迎论坛,阶梯式平台沿着光滑、有节奏的曲线升起。
穿过中心的蜿蜒小路,被称作“山谷”,它是建筑的主要循环动脉,连接着图书馆内各功能区域,与户外的通惠河形成呼应,表达了建筑与自然相融的建设理念。
©朱雨蒙
从“山谷”中缓缓升起的阶梯状山丘塑造了雕塑般的室内地形,空间内细长的蘑菇状立柱和层叠的银杏叶形状面板组成了屋顶。被过滤的阳光从屋顶倾泻而下,在银杏树冠下,人们可以登上“山顶”,俯瞰书谷和远处广阔的地平线,讲述书中描绘的绮丽世界。
半开放的阅读区域、会议室、展览厅、报告厅等空间被嵌入“山丘”中,既使空间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同时营造出在辽阔的山间探索的乐趣。
公共阅读区
一层报告厅
VIP贵宾厅
非遗贵宾厅
二层艺术馆集艺术文献收集、阅览、展示、体验、研究于一体,以音乐鉴赏为特色,无论是普通大众、资深发烧友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
艺术馆采用具备吸声功能的穿孔吊顶,打造了一个安静纯粹的音乐鉴赏空间。灵活的空间布局还可以满足一定规模的活动需求,馆内计划年均举办200余场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人感受艺术与音乐的魅力。
地下一层是高10余米、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机械书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藏书量最大、机械化程度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书库,可以存储650万册书籍,将沉浸式阅读、精准感知服务完美地融入服务业态,打造一座海纳百川且能智能感知读者的智慧图书馆。
作为副中心三大建筑及城市绿心公园配套商业设施和重要功能补充,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地下共享商业空间预计将于年底正式启用,成为集文化、商业、娱乐为一体的消费新地标。
亚厦承建的中央大厅面积约3000平方米,这里不仅是整个共享中心建筑群的功能枢纽,连接着三大文化设施与轨道交通,同时也是副中心商业核心空间。
18个巨型拱形钢结构从周边地面一直延伸到中央大厅核心的采光井,曲线柔美,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张力。
半透明防水膜屋顶高达15米,五光十色的斑斓彩灯、脚下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形成运河波浪般的纹理,两者交织呼应,仿佛一艘艘正在航行的帆船,无处不彰显着京杭运河风韵。
该区域左右最大跨度将近46m,最长钢管达20m,现场放线、结构复核及现场定位难,给深化、安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项目部通过3D扫描技术扫描现场结构,生成相应的点云模型1:1精准反映现场数据。
针对顶部大型异型区域,采用BIM参数化技术创建设计表皮模型,以辅助造型方案确认、现场安装及质量校核。
共享中心膜结构BIM模型图
安装过程中,项目部使用了20余台大型机器进行膜结构钢骨架分级吊装,经过精密的结构计算,现场完成拉弯焊接,并搭配3D扫描技术实测实量的数据辅助施工质量管控,消除累计误差,确保复杂造型错落有间,弧度顺畅,最终呈现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自开放以来出道即顶流,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绿海”之中,与城市绿心一道成为副中心蓝图中的点睛之笔,将中国传统意象与新型公共空间设计相结合,成为北京崭新的文化阵地,为城市生活奉献丰富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