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空间设计大赛 > 第二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 > 参赛作品 > 毕业作品 > 厦门曾厝垵改造—“茶禅一味”文创空间

姓名:宋群阳

院校: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编号:52

命题: 毕业设计作品

作品名称:厦门曾厝垵老城区空间改造

指导老师:周艺川

参赛形式:个人

个人简历:

返回大赛作品页
厦门曾厝垵老城区空间改造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与改造方向:

  厂房改造设计重在改造二字上,所谓改造,既要赋予建筑本身新的文化和生命,又要保留原有的文化价值,因此改造因结合建筑本身文化价值同周边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设计元素,或是创新,或是文化补充。当然,建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容纳空间,在室内设计上,采用与使用功能相符的设计风格,营造茶禅一味氛围!“茶”文化是对曾厝垵文化的补充,“禅”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两者相融,在设计上即采用了新中式设计理论,贯穿景观、建筑、室内改造。力求打造新特色文创空间。

  集盒艺术营地理位置分析:(这是个什么地方)

  曾厝垵社区位于厦门东南部,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集盒艺术营就是位于曾厝垵的西北部,北面靠山,西面紧邻启明寺,东侧与曾厝垵家庭旅馆(客栈)民居群相依。。

  曾厝垵的历史变迁过程:(原始地方文化)

  历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为农村而存在的。临海渔村,有自己的历史,2000年左右,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人数增加,家庭旅馆迅速兴起,咖啡屋酒吧奶茶店一应俱全,逐渐成为了旅游村。

  曾厝垵现状:(这个地方周边有什么)

  曾厝垵原本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村落,民风淳朴,历史发展,岁月变更,一切在发生变化,随着厦门市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曾厝垵已经被列为改造范围,根据厦门市的总体规划,曾厝垵的定位将被建设成为厦门东南海滨的文教、疗养、旅游、居住区,建设安置房、片区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绿化景观等。而曾厝垵的自然村岁月、桥村风采闽南文化,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里了。

  改造方案的提出:(为什么改造这里)

  虽然厦门市的总体规划正在进行,文教、疗养、旅游业正在蓬勃迸发,但是,这里仍然缺少一些传统元素,该地旅游业发达,有咖啡奶茶大酒吧却少有窥见闽南茶文化,如果说旅游是时间与空间流动的艺术,那么这里也贫乏传统文化空间和时间凝固的艺术。当然,这里所说的凝固艺术,不仅仅是指曾厝垵旅游区的特产、纪念品,一方面我们更侧重引入与当地互为补充的传统闽南茶文化为主,以造型艺术,实用艺术,创意艺术为媒介,去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闽南传统文化缩影。另一方面从地理位置看,宗教仅仅只是以自身的庙宇形式存在,急需文化的传播载体。所以建立一个以闽南茶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园区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造方案的思路:(如何改造)

  作为传统原始自然村落,无论在建筑、还是人文上,都有自己的文化脉络,面对传统文化和城市化进程,应当继承与弘扬,坚持与发展。茶文化的引入实际就是对曾厝垵闽南文化的补充与发展,原厂房的保留和宗教衍生品的开发实际就是对该区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因此,改造应该抓住两条主线,第一是对传统的再现与发展,(侨村文化+闽南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第二是对未来的策划与展望,作为旅游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游客流量近300万人次,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做好规划设计。

  集盒艺术营改造定位:(改成什么样)

  集盒艺术营的改造定位是将其建设成为“一园”“两带”“四产业”。

  所谓“一园”,就是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以“茶禅一味”为主题的文创示范园。

  所谓“两带”,就是指发展宗教文化(佛)和闽南文化(茶)两个产业带

  所谓“四产业”就是指以木艺制品、瓷制品、石制品、组合制品四个产业带动文创。

  “茶禅一味”发展前景:(这样改的好处)

  对曾厝垵原始自然村落,侨村文化闽南文化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传播闽南茶禅文化,让印象厦门曾厝垵文化传播海内外。

  丰富国内的文化产业结构

  拓展市场,茶具,茶道,茶生活,注重材料的应用,开辟新的材料市场,陶木石的开发与茶创意的应用。

  开辟新的茶禅文化。

  “茶禅一味”与周边环境:(与周边如何衔接)

  集盒艺术营地处家庭旅馆群,往来游客数量繁多,周边有大量的餐饮店,奶茶咖啡酒吧一应俱全,茶文化的引入,文创园区的设立是对该区域饮食旅游文化衔接,茶文化的衍生物更是对曾厝垵区域侨村闽南文化的延续。更与西侧启明寺佛教合作开发禅茶文化创意产品,丰富茶生活,可谓因地制宜。背靠深山趣林,更有一番风味。 

其他同命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