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促零碳建筑技术发展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调研北京市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总量2019年达到21.1亿吨,占总碳排放的21.9%。因此,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建筑运行阶段减碳是建筑领域碳排放达峰的关键。
同时,北京市城镇民用建筑面积超过9.3亿平米,2019年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53%,建筑领域碳排放占比超过50%,节能减碳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成为建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为此,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秘书长樊淑玲、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宋兵一行应邀到北京市朝阳区的首个零碳建筑——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开展考察调研。
△ 对零碳建筑示范项目调研人员(左二: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秘书长樊淑玲,右二: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龚海光,右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宋兵)
示范项目采用高性能非透明围护结构保温技术、高性能门窗技术、无热桥处理措施、高效热回收技术、建筑气密性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及建筑电气化七大类、二十项节能技术,将建筑本体的能耗降至改造前的90%,同时设置多种形式的光伏设施,使建筑耗电量与光伏发电量达到平衡,最终实现100%节能、100%减排。
项目将“光伏发电、储能蓄电,直流供电,柔性用电”相结合。通过屋顶单晶硅结合 BIPV直流发电,利用直流电向室内直流用电器供电,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考虑特殊情况,接入市政电力,当连续阴雨天或光伏用电不满足时使用,实现柔性用电。
为实现功能与建筑和结构的有效融合,相比传统在建筑屋面设置单晶硅光伏板传统做法外,项目部还在建筑西立面采用了仿石材光伏幕墙、屋面采用了光伏瓦,共同为项目收集电能。据估算,该项目全年发电估算为5.6万余度。
△仿石材光伏幕墙
参观结束后,双方还就如何推动北京市建筑节能以及零碳建筑的技术推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樊淑玲秘书长表示,光熙门北里29号楼零碳改造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为今后大规模的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和实施提供了经验,对未来既有建筑零碳改造标准的制定及其他项目的实施具有示范作用。
对于如何将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工程实践经验和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推广开来,需要整个装饰装修行业共同努力。希望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能够进一步提炼零碳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要点,对项目进行技术分析,论证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节能技术的进步和节能产业的升级。
关于光熙门北里29号楼
零碳建筑示范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光熙门北里29号,由一座建成于1987年的既有公共建筑改造而成。总建设面积1181.6平方米,整体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地上两层,无地下室,建筑高度为8米。功能首层为零碳建筑站厅,二层为办公场所。
△ 项目改造前身
建筑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及精细化施工,实现了运行能耗比同类建筑低50%以上。经过碳排放计算,本项目运行过程碳排放量为25tCO2,光伏减碳为31.8tCO2,整栋楼实现运行零排放。2023年年初,光熙门北里29号楼获得DENA高能效建筑——零碳运营建筑质量标识证书,成为中国首个获得DENA零碳运营建筑认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