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近年来的作品具有一种“非具象”和“抽象化”的倾向,这种艺术语言正是艺术意志,即:主体内心需求得以展现的有效途径。这种主体需求既指创作者也指向作品受众,概括化和块面化处理的手法,暗示了雕塑家本人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追溯、解读与重构。同时,在简练利落的形体结构和肢体语言中,也为观众更大限度地“进入”作品留下了阐释空间,是引起观众情绪共鸣的关键因素。“具象”限制想象,“抽象”开放想象,这是自现代艺术以来艺术家们突破表现对象外在,大胆尝试的目的所在,也是李象群近年来雕塑创作被冠以“新语境”“后传统”“新人文主义”雕塑的根本所在。
《阳光下的毛泽东》
在塑造《阳光下的毛泽东》他准确把握人物的神态、形体和历史背景,整体造型突出领袖的凝重,而在局部上对眼神的细节刻画透出慈祥可敬的人性情怀,眉宇的细节很生动地言明了明媚的阳光正在照耀。可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好像伟人真的在阳光下展开笑颜。李象群在创作伟人雕塑时认为,关注现实中人们如何看待人性的思维观念问题古至今日,人们习惯带着社会化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同为人”的“不同人”时出现的“身份光环”,富贵、贫贱、伟大、平凡等极端“身份符号”象征的差异。强调的是,从终极的人性本身的角度,身为“不同人”,该有着“同为人”的真实、平等、自由、尊严和权力。
《红星照耀中国》
在这个系列中,李象群不只是追求人物本身形象的酷似,更是对人物的内心和历史及现实意义的深刻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主题的作品中通过对伟人目光与神态的刻画,将我们引回到悠远的岁月。
《我们走在大路上》
李象群的雕塑在具象写实的语言系统中讲究动态的人物造型和精神传达,他的这件《我们走在大路上》名称取自新中国早期的感染一代人的一首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雕塑家用这样的名称塑造的主席形象生动传神,抬起的右脚与前伸的左臂突显出行进中目光炯炯有神的领袖风采,刻划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伟人形象。
《旗帜》
大型组雕《旗帜》,以鲜明的艺术语言刻画了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导员,新社会阶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众志成城,坚定豪迈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昂扬精神风貌,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走向胜利》
《走向胜利》准确地反映了我军革命战争的光辉历程,并体现了人民军队特有的精神内涵,表现了人民军队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走向胜利》大型组雕是在鲁美雕塑系继承前辈艺术家优秀传统的前提下的又一力作,它弘扬了“鲁艺精神”,创造了“红色经典”,既迎接了鲁迅美术学院八十周年校庆,同时也是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的一次献礼。
李象群多年来创作坚持对领袖、风云人物及历史人物进行梳理,将新人文主义的理念更好地呈现给观众,他带领雕塑系团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批精品巨作。有其个人雕塑的风云人物、古今名士;有为国家所做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如:《走向胜利》,几十米长,100多个人物造型的大型组雕。在广西落成的《红军魂》80多米长,7米高。中央党校的巨型雕塑《旗帜》宏伟壮观。其作品贯穿东西方文化与美学思考并融入“新人文主义”理念,作品中不仅流淌着自然的、纯粹的、本质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更折射出其本身所具有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