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对医疗建筑设计的变化有哪些影响,这四大看点不能错过!
来源: 筑医台 时间:2016-03-01 15:33:55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2、门诊及日间诊疗
医改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使医疗资源流动,医生从“单位人”变成“职业人”,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以均衡各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门诊单元的布局将更类似于出租式写字间的布局。
随着医药价格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按病种定价、打包定价、医保谈判定价等新型价格管理方式。新建核心医院门诊的组合方式,以病种来划分的单元化门诊组团将更适合发展需要。医改后,虽然核心医院的普通门诊量将大幅减少,但单人诊室的方式、单元化诊区的模式以及为多点执业医师预留的固定诊室使门诊部的面积不致大幅减少。发生较大变化的将是组合方式和治疗方式,基层医院的门诊空间将得到扩展。
核心医院的日间诊疗量将大幅提升。在欧美发达国家,核心医院的日间诊疗工作占全年工作量的60%以上(日间诊疗的内容涵盖部分门急诊、医技及日间住院部,功能相对独立),这种趋势在中国也在日益显现。随着医学手段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今后医疗保险报销支付方式的改变,日间诊疗所需空间将越来越大。
3、医技
核心医院疑难杂症的功能定位将扩大医技部的面积,但部分小检查诊断设施,如B超、心电图等可纳入到单元化门诊组团中,另外手术室的数量和重症监护床位(重症监护面积有的将其归入住院部,本文归入医技部)将增加。目前国家规范手术室数量为50床/间,重症监护床位为总床位的2%~3%,事实上,国内一些顶级医院的指标已超过,特别是重症监护床位占总床位的比例已达到6%~10%,这个指标是符合其功能定位的。“建设标准”中医技部的面积比例中未计单列项用房,两者计算基数不同,实际面积增加较多。
4、住院部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保障基本医疗的属性决定高端病房将减少,多床间是护理单元病房的主力房型。新加坡、香港的公立医院也是以多床间为主,甚至有6床间。从长远来看,随着日间诊疗比例的逐步提高以及医保支付的改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将加快,床均住院日也将压缩,因此大规模扩张床位的医院将背上沉重的包袱。
从循证医学研究来看,单床间在院感防控和提高患者康复度方面都存在优势,也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东西德国合并后,原本计划经济的东德也经历了体制及保险支付变化导致的由多床间病房改为双床间的过程,全德国现在正在逐步向单床间改变。或许核心医院会经过从双床间扩床至大部分病房多床间,再到压缩床位回到双床间进而至单床间的循环。
目前德国千人床位已达到5.88床/千人(中国千人床位数指标在2013年为3.81床/千人),而北京的千人床位数已超过德国的平均值。然而,问题在于基层医院既有床位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对于床位数,我们更应该关注床位的平均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德国7天,中国11.8天)这些指标。对于基层医院,北京的医改策略与英国单向转诊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北京为双向转诊,由核心医院往基层转诊的大多为康复期患者,这也意味着部分基层医院承担了部分康复床位,而逆向转诊保证了基层医院的病床使用率,由于康复部的病区单元需要更少的医护和治疗用房,对于盘活标准不高的既有建筑资源无疑具备条件。
上一篇: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二期项目主体完工
下一篇:海南打造五大区域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