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通州医疗资源变革蕴藏巨大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5-06-18 08:37:05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当中,医疗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北京,导致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尤其是毗邻北京但医疗较为落后的河北地区患者前往北京就医更为明显。通州区正处于京冀两地医疗资源布局调整的焦点地区。这些布局调整中,既有公立医院,又有民营医院,既有托管、合作,又有特许经营,既有基础医疗,又有高端医疗。通州区医疗资源变革的未来,留给了医疗健康产业巨大的想象。
位于北京东部的通州区,正迅速蹿红。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官网信息显示,6月16日上午,通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内容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
纲要的“面世”正在加速。6月13日上午,北京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纲要。此前不久,河北省政府官网6月10日的一则信息显示,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于近日在固安县召开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透露,纲要近期即将正式发布。
纲要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纲要是指导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北京市要带头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
与之相呼应的另一则热点是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的消息,称“北京市四套班子和所有委办局整体搬迁到通州区”。这则传言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最后证实,但通州区的人气则随着消息的传播而迅速上升。
通州区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被明确定位为北京市的城市副中心。随后,通州区对当地的医疗资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规划了四大区域医疗中心。而且,通州又由于毗邻河北、天津两地,是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地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当中,医疗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北京,导致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尤其是毗邻北京但医疗较为落后的河北地区患者前往北京就医更为明显。因此,河北医疗水平的提高对疏解北京的医疗压力尤为重要。
通州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京津冀三地交界。而且,北京市内医疗资源布局的调整以及京冀医疗资源对接的尝试,都已在通州区内外展开。地处京东的通州区,正在进行着一场医疗资源的大变革。
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或加速度
以新城核心区和五大区域构成的“一核五区”是未来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主框架。作为五大功能区之一的国际医疗服务区,目标是构建医疗健康产业服务体系。
北京市对这个园区给予厚望。2014年1月4日,市政府办公厅即以2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这种针对一个园区出台专项文件的做法尚不多见。
“市政府出台这个意见,希望突破园区发展的政策瓶颈,也希望为全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和社会办医推进积累经验。”当时在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对意见解读时表示。
“高端”是园区筹建之日起,便已确定的鲜明定位。意见更是明确提出“支持高端技术在园区转化利用、高端人才在园区执业发展、高端服务在园区集聚发展”。
按照园区的规划,中期将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医疗机构169万平方米,教学机构40万平方米,研究机构56万平方米;远期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15平方公里的建设,预计实现医疗业务收入500亿,拉动GDP200亿以上。
此前,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的北京宾美希国际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已有数家机构确定了清晰的入园计划,包括北大国际肿瘤医院、北京国际医学中心、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泰和诚国际医院和信诺佰世医学检验等。
北京市于2012年9月份正式确定,在通州建设国际医疗服务区。不过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3年,通州国际医疗服务区进展速度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对进驻该服务区有意的医疗机构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进展比预期的缓慢,“我们也比较着急。”
北京市官方也已经看到了园区推进的困难之处,并在意见出台之时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和意见收集。
据参与园区建设的人士当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有些外资医疗机构希望放宽合资合作的条件,或者允许独资经营;有些社会资本希望能够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和筹建登记,以节约办医成本和缩短前期工作时间;有些医疗机构希望能够更自主地采购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以实现园区高端、国际化的功能定位等。
在新出台的意见当中,对有些政策需求已做了明确回应。当时还有另外一项利好是,就在北京市2号文印发前几天,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和卫生计生委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将北京市通州区确定为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
业内人士判断,北京市政府东迁若最终成行,将有可能对国际医疗服务区的建设产生推动作用。
通州将成社会办医样本地?
随着住宅区逐渐增多,通州区本地的医疗资源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2015年初的通州区第五届人代会透露,北京潞河医院(以下称“潞河医院”)综合三甲医院的申请工作将在年内完成。届时,通州区将再添一所综合三甲医院。
此前,潞河医院在硬件设备方面实施了大规模投入改造。医院的门诊综合楼工程目前已经实现竣工。在全部投入使用后,医院床位将增至1200张,日门诊接待能力将提高10倍,达到8000人次。
长期以来,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在确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后,通州区在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来自通州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通州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01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4家、一级医院25家。全区实际开放床位数3203张。在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通州区规划了四大区域医疗中心。
除了正在申请综合三甲医院的潞河医院外,另外三家三级医院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以下称“东直门医院东区”)、北京友谊医院新华医院(以下称“新华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1年8月6日,原通州区中医医院与东直门医院整合,并正式命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成为该区域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三甲医院。
目前,东直门医院东区院区南侧的二期主体工程日前正在施工,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公开资料显示,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800张,建成后,东区总床位将达到1200张。
北京友谊医院则于2013年7月与通州区政府签订了15年的托管协议,正式托管通州新华医院。这也是北京市医管局公立医院托管的试点之一。托管后,新华医院又增加名称为北京友谊医院新华医院。
新华医院此前有150个床位。目前新院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建成后面积11万平方米,床位增至800张,日接诊量从目前的1000多人次增加至五六千人次。按照计划,新华医院未来也将提出申请三甲医院,并在友谊医院指导下,主攻泌尿外科、心血管疾病和消化内科。
在硬件方面,通州区四大区域医疗中心的另一家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新院,也已经实现开工建设,计划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拟建床位800张。此外,妇幼保健院新院也已经取得立项批复,近期将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拟建床位800张。
在软件方面,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州妇幼与北京妇产医院、儿研所建立合作关系。潞河医院部分科室与宣武医院、同仁医院共建研究所,与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实现科室共建等。
津冀将获利北京医疗资源布局调整
由于通州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北京医疗资源布局的调整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也都将对这里的医疗服务市场产生影响。
北京城一侧,在改变医疗资源布局方面,北京市已经明确提出五环内不再新建大型医院。而原来处于市区的大医院,为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也纷纷寻求在五环以外的地区建设新院区或直接外迁。
这些医院并不全在通州区境内,但仍然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在临近通州区一侧,近期两个比较受关注的项目分别是,计划在东坝地区建设的安贞国际医院和在常营建设的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
安贞国际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并且是北京市特许经营的试点项目。公开资料显示,安贞国际医院占地面积6.92公顷,建设面积大约为地上12万平方米,并计划于2018年正式营业。
另外,根据朝阳医院披露信息,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院区工程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设置床位600张、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此外,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称“儿研所”)新院区落户通州新城的信息也早已披露。据记者了解,儿研所将选址通州南部新城的梨园地区,规模预计超过1000张床位。此外,也曾有媒体披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设通州院区的计划。
在通州区的另一侧,则是位于河北境内的燕郊地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升温,尤其是京冀两地医疗资源对接广度和力度的加大,燕郊地区在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河北燕达医院和京东中美医院。
2014年,河北燕达医院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建立合作。尤其是,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之间达成共建协议,并成为其联盟医院。双方共建期限确定为20年。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燕达方面负责医院的资本和运营,朝阳医院则负责医疗、教学以及学科建设。
京东中美医院则自2014年底以来,先后与北京安贞医院和三博脑科医院达成合作。京东中美医院成为北京安贞医院第一家跨省的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而其也将与三博脑科医院把神经重症和神经创伤理疗作为合作和发展的突破口。
可以看到,通州区正处于京冀两地医疗资源布局调整的焦点地区。这些布局调整中,既有公立医院,又有民营医院;既有托管、合作,又有特许经营;既有基础医疗,又有高端医疗。通州区医疗资源变革的未来,留给了医疗健康产业巨大的想象。
上一篇:医疗PPP:成熟医院备受追捧 新建项目谨慎推进
下一篇:医疗PPP样本:攀枝花花城新区医院获有意投资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