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设计泰斗黄锡璆:在至高荣耀中保持一颗淡泊的心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网 时间:2015-04-07 16:47:47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树立着一块铭石——洁白的汉白玉基座上,用青铜铸就了一尊浮雕头像。此头像,是医院为了感谢建筑师的突出贡献而设,这是国内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为建筑师而设立的铭石,是业主对建筑师的最高褒奖。而这位建筑师,就是黄锡璆。
在医疗建筑设计界,提起黄锡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者,青年时,从印尼漂洋过海,回到祖国怀抱,中年时,在西欧留学有成,毅然归国;
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设计师,是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的获奖者,共主持设计医院120多所,指导设计医院130多所。他对医院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组织做了革命性的变更和创新,让中国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他同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普通人,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宠辱不惊,淡泊名利,谦恭平和,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大师的风范。
黄锡璆已成为建筑界、医院界公认的权威、公认的设计大师,医疗建筑界当之无愧的泰斗。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黄锡璆也不例外。
在“南国江城第一院”中初露头角
1988年留学回国后,47岁的黄锡璆回到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的前身),并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人生坐标,他信心满满,要在中国医疗建筑设计领域有所成就,他梦想着把在国外的所学所见,尽快运用到祖国的医疗建筑事业中。
然而,面对的现实是他满腔的热情、满腹的经纶却没有用武之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医疗建筑的设计理念还十分落后。
“那时候我们在创业,人家还不怎么信任我们。因为我们是机械工业部下属单位,人家说机械工业是做工厂的,做什么医院,不相信我们。我跟人家说了半天,人家对我们还是将信将疑。我们提交给医院的设计方案,常常得不到采纳。没办法,我们只能通过业绩来证明自己,耐心地去说服人家。”黄锡璆说。
身边的好心人劝他别做医院设计了。但他没有退缩,他坚信,一个中国医院建设的新时代必将到来。
于是,大城市找不到业务,就到偏远地区找;大项目承接不下来,就做小项目;项目无法实现自己的全部设想,就一点儿一点儿地体现。
大医院不相信他,那就从小医院做起。黄锡璆脚踏实地,稳打稳扎,认真对待,慢慢积累经验,思考如何把国外的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获得了初步成功。其中,金华中医院规模虽小,但已经开始应用总体规划概念,被誉为“南国江城第一院”,获机械工业部优秀工程设计奖。
就这样,黄锡璆在艰难的设计中,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理想前进。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一举成名
厚积才能薄发。1992年,黄锡璆终于迎来了他梦寐以求的“让国外先进理念在国内医疗建筑领域落地生根”的机会。
当时,广东省佛山市要兴建一座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次性规划建设如此规模的医院,在当时的国内并不多见。
他顶着压力,组建设计团队,五赴佛山,终于拿下佛山项目。原佛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谭伟棠当年正好负责医院的基建工作。他回忆说:“我觉得黄博士有两条是其他设计师不太具备的。第一,他是留学归来的博士,对现代医院设计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第二,有些设计师只是把设计当作一笔生意,感觉这个项目规模不小,不妨做一下。博士是把这个项目当成事业来做,他很想做这件事情,很想跟甲方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而且很有信心能做好这个事情。这种感觉溢于言表。”
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佛山医院让黄锡璆在国外学习的新理念有了一次集中展示的机会。开创性地在佛山医院设计中运用方格网络交通模式设计、医院主街设计,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半集中式布局。多通道式影像中心、生物洁净手术部、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20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等设计均属国内医院首次采用。
全新的设计理念,使佛山医院成为中国医院建筑的里程碑,成为中国现代化医院建筑的标杆工程。
在严谨务实中屡创精品
佛山医院让黄锡璆一举成名。不过,像佛山医院这种完全新建的大医院毕竟是少数——小医院新建的比较多,但大型医院几乎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扩建,比起新建项目,改扩建设计难度较大。
但黄锡璆不仅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最美的图画”,也可以让“一幅旧图”焕然一新。
河北省人民医院正是黄锡璆“旧图换新”的杰作。他根据医院具体条件,实现了方格网交通模式架构的医院布局和半集中的建筑形式,使功能布局科学合理、流程简洁、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且易于分期实施。
“我们医院赢就赢在整体规划上。一般医院改扩建往往都是见缝插针,这儿有一块地方盖一个,那儿有一块地方盖一个,把这个楼全盖满了,这个医院也就乱套了。黄博士是从整体规划入手,在给我们做全院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分项落实,做到现在成为一个完整的园区,一步步整合了全院区的功能。”河北省人民医院院长赵文清说。
建成后的河北省人民医院,好评如潮,成为了医院改扩建中的经典之作。
之后,黄锡璆又设计了大小百余家医院,在这些医院当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小汤山医院,因为这座医院建设情况最特殊、当时影响也最大。
2003年4月,在眼疾尚未完全康复时,黄锡璆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建设中,每天都奋战在第一线,忙碌到深夜12点,有时到家已凌晨3点多。无论忙到多晚,翌日早晨8时他又准时来到小汤山设计工地上,身边没有桌子,他就蹬在马路边画图纸。
设计小汤山医院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一是来自专业方面的困难,SARS是新型传染病,当时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何防止交叉感染,难度极大。二是来自时间方面的困难,上级要求三天三夜完成任务,但黄锡璆认为这样短的时间内建成的医院不足以在隔离、通风、防止交叉感染等方面达到烈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将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他坚守原则,一次又一次地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沟通,最终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经过7天7夜的努力,交出圆满的答卷。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短短8天时间就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这座高标准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可谓奇迹。投入使用后几天,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医管局等派来专家实地考察,他们都对设施布局、流程设计、技术措施表示赞赏。
奇迹的背后,是科学严谨的设计。小汤山医院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整个院区被分为三部分,新建成的病区是控制区,医护人员的居住区域是缓冲区域,行政和后勤的办公区域是清洁区,各个区域的人员分区活动,防止污染的扩散。病区内则采取了更为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通道也各不相同,患者是通过病房门前半开放式的走廊通道进出病房,而医护人员则是从专用的工作通道进出。从清洁区到病房污染区,相关人员要经过几道消毒,三次更衣。
如今,这个仅存在了51天的医院,早已成为废墟。但在当年,小汤山医院的影响力非常大。有人说,国际上可能不知道中国有协和医院,但知道有小汤山医院。
从佛山医院到河北省人民医院,再到小汤山医院,以及大量其他杰出的作品,如北京医院、301医院、协和医院、北大医院、湘雅医院等一流医院的设计项目,黄锡璆成为医疗建筑界当之无愧的设计大师,成为业界人人景仰的泰山北斗。
成名之后的黄锡璆,并没有崖岸自高。
河南辉县人民医院、湖南宁乡医院、江西丰城医院等县级医院慕名找到博士,希望黄锡璆能够主持他们的新区医院设计。面对着业主真诚迫切的期望,他依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甲方。他亲自带队踏勘现场,与医院各级部门交流想法,认真记录。还专门为甲方开技术讲座,介绍国外的先进理念和与国情相结合的方式。
“即使是地方县级医院,他也要精益求精,努力做好。这三个医院已经成为花园式和半集中式、标准适当的国内县级医院的典范。”中国中元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赵杰说。
在至高荣耀中保持一颗淡泊的心
据统计,黄锡璆自参加工作至退休前,他平均每年出差在外超过100天。做佛山医院项目前后三年的时间,他就去了8次,在现场时间近100天;在他的办公室,始终放有一个随时“待命”的拉杆箱,里边装着一些简单的随身物品,只要工作需要,他提起包就走,即便2001年退休后也是如此,而且是办完公事就回,从不耽搁。48年来他用平和的心境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医疗建筑事业。
面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医院建筑,黄锡璆从不居功自傲,只淡淡地说一句:这都是团队的功劳。
在学术上,业内对他具有独创性的设计的模仿,他也并不在意,他说:“中国医疗建筑有这么大的市场,没有一个单位能做得过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达到了为社会造福的目的就很好。”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黄锡璆团队更是把辛苦设计的20多张小汤山医院的图纸,无偿提供给全国慕名而来的地方传染病医院共享。
在生活上,他俭朴而随意。乘飞机出差他从来都是订经济舱,而且总是订最早的或者是最晚的航班,因为这个时段的机票价格最低。“在外出差住宿,是不是带星的无所谓,有的时候订不上正规的饭店,住个简陋的小旅馆,他也乐呵呵的。在饮食上,他从不挑剔,在外就餐时很喜欢进路边小店吃一碗牛肉面。”他的助手梁建岚说。
在工作中,他克己奉公。单位体恤他年事高而且住得远,为他安排了车辆,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一件私事用过车。
如今,他已成为令人敬仰的建筑设计大师,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而是以年过七旬的高龄仍奔波在建筑设计一线。
他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非常有价值的事业——建更好的医院,让人们看病更方便,让人们更加健康更加幸福。
上一篇:许海涛:医疗建筑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
下一篇:吴岚:用专业水准和社会责任做设计 对得起每一个项目